调肝理脾方改善酒精性肝纤维化的临床试验与离体实验研究
来源:
酒旗网 作者:酒小旗 2023-04-30 阅读:677
随着饮酒人群的不断增多,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的发病率也日渐增高。酒精性肝纤维化(Alcohol Liver Fibrosis,ALF)是酒精性肝病的一个重要阶段,是轻症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向酒精性肝硬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具有可逆性,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酒精性肝纤维化是以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为主的细胞激活增殖,肝脏的几种致纤维化效应细胞通过自/旁分泌致病/抗病因子和炎性介质相互作用,使细胞外基质各成分合成明显增多,降解相对减少的动态可逆病理过程。中医药在防治酒精性肝病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和显著的疗效。 本课题以ALF肝郁脾虚、痰瘀互阻证为研究对象,对调肝理脾方从临床疗效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离体实验上创造性地运用细胞原液加上清的方法对ALF的三种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探索并从这方面阐明调肝理脾方的作用机制。 文献综述:主要系统地论述了中医药对ALD/ALF从古到今的病因病机及诊疗方法;总结了现代医学对ALD/ALF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成果;以及对导师田德禄教授防治ALD/ALF的学术思想进行了继承和阐述。 临床研究: 方法:采用随机多中心方法,对共73例ALF患者应用调肝理脾方、以复方鳖甲软肝片作中药阳性对照组方法治疗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纤维化血清指标、肝功生化检查等的变化情况,根据疗效判定标准进行了疗效评价,深化对调肝理脾方的临床研究。 结果:病例共纳入73例,其中试验组37例,对照组36例。临床疗效显示:治疗1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5%和72.2%,有显著性差异(P<0.05)。改善胁痛、乏力、纳呆等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对舌象、脉象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腹泻的改善,对照组略优于治疗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肢麻与健忘均无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前后AST、GGT等均有明显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前后白球比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纤四项中,两组的LN治疗前后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PIIINP、CGIV、HA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调肝理脾方和复方鳖甲软肝片对ALF肝郁脾虚、血瘀痰阻证的症状、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均有改善作用,但侧重点不同。从短期疗效观察调肝理脾方略优于复方鳖甲软肝片。 实验研究: 方法:一、以乙醛刺激培养HSC,分别加上枯否细胞(Kupffer Cell,KC)与肝细胞上清液,及共同上清液,观察中药血清对KC与肝细胞上清液培养环境下HSC增殖的影响;二、肝细胞分别加上HSC与KC上清液,检测中药血清对肝功能的影响;三、肝细胞加KC上清液,KC加肝细胞上清液,测定中药血清对NO的影响。结果:1、建立了酒精性肝纤维化多细胞环境的模型。2、KC上清有促进HSC增殖的作用;肝细胞上清对HSC增殖的影响不大;肝细胞、KC共培养上清有促进HSC增殖的作用。3、KC上清有降低肝细胞TP含量的作用,HSC上清对肝细胞TP含量无明显影响;KC、HSC上清均对肝细胞AST值无明显影响。4、KC上清与肝细胞上清均能明显升高NO含量;5、中药血清对模拟的酒精性肝纤维化的细胞中,有抑制HSC增殖,升高肝细胞TP含量,降低肝细胞AST值,减少NO形成。调肝理脾方的作用略强于复方鳖甲软肝片。 结论:建立ALF多细胞致肝纤维化环境的模型,不同的细胞上清液中因子可影响相互对方的功能,提示调肝理脾方对多细胞的影响,可能是同时间接影响细胞因子而完成,从而减慢肝纤维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