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金属蛋白酶-7以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相关性。
方法:
一、所有病例均来自2012年12月11日至2013年12月11日就诊于辽宁省人民医院口腔科门诊,及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共129例。
A组(健康组):32例,牙周健康经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无斑块者。
B组(牙周炎组):31例,入选前确诊为慢性牙周炎患,同时经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无斑块者。
C组(牙周炎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66例,入选前确诊为慢性牙周炎,并经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有斑块者。又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否稳定将C组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者为C1组(30例),不稳定者为C2组(36例)。
同时为了便于数据分析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分级,稳定为1级,不稳定为2级。
二、统一纳入标准:
1.无脑卒中或短暂性缺血性脑病发作病史。
2.精神系统检查无局灶定位体征。
3.心/肝和肾功能正常。
4.无免疫疾病及恶性肿瘤。
5.近期无感染征象,未服用任何影响凝血及纤溶系统功能的药物。
6.都经颈部动脉彩色超声检查。
三、统一观察指标:
1.所有样本进行一般临床资料的采集包括年龄、性别、是否吸烟饮酒;
2.对所有入选对象常规采集空腹静脉血,登记收集,离心后取上清液冷藏用于测定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 attractant Protein-1,MCP-1)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7,MMP-7)水平。
3.由口腔科同一位研究者对所有入选患者口内11、16、17、26、27、31、36、37、46、47十个牙位牙齿的缺失情况,6个位点(颊(唇)、舌面近中、中央、远中)进行牙周检查如:探诊深度(Probingdepth,PD)、附着丧失(AttachmentLoss,AL、探针出血(Blooding Of Prob,BOP)以探针后有无出血记录为BOP阳性或阴性,并以百分比表示。
结果:
1.一般资料的比较:A组(健康组)、B组(单纯慢性牙周炎组)、C组(慢性牙周炎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三组相比,三组间年龄、性别、饮酒史、吸烟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牙周基本状况的比较:B组(单纯慢性牙周炎组)、C组(慢性牙周炎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两组牙周基本状况比较,C组牙周基本状况较B组差(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2组(慢性牙周炎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组)牙周基本状况较C1组(慢性牙周炎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组)差(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血清炎症因子在各组间的比较:C组(慢性牙周炎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血清中MMP-9、MMP-7以及MCP-1水平均高于B组(单纯慢性牙周炎组)(P<0.05),且高于A组(健康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C2组(不稳定组)血清MMP-9、MMP-7以及MCP-1水平高于C1组(稳定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血清MMP-9、MMP-7、MCP-1水平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级别相关(分别r=0.989,P<0.05; r=0.605,P<0.05; r=0.38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牙周炎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MMP-9、MMP-7以及MCP-1水平变化与牙周炎炎症程度呈正相关。
2.牙周炎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MMP-9、MMP-7以及MCP-1水平的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呈负相关。
3.作为研究牙周炎和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中介因子,选择MMP-9和MCP-1优于MM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