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1)了解苏州地区青少年(初中生、高中生)危险行为的流行现状,分析各种危险行为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分布特点;(2)划分不同危险程度的青少年类群,研究不同类群青少年危险行为的丛生、共变性特点:(3)探讨危险行为的保护因素和危险因素,尝试建立青少年危险行为的保护/危险因素模型,明确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式和途径。
方法:选取苏州市三所中等教学水平中学初一到高三在校生1420名,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青少年危险行为监测问卷、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儿童多维焦虑量表、认知情绪调节问卷、Rosenberg自尊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进行测评。使用SPSS11.5和AMOS7.0统计软件进行卡方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结构方程分析。
结果:(1)九种危险行为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导致非故意伤害的行为(72.1%)、缺少运动行为(68.5%)、饮酒行为(51.9%)、不健康减肥行为(23.9%)、自杀行为(13.7%)、暴力行为(10.2%)、吸烟行为(8.3%)、药物滥用行为(3.3%)、风险性行为(3.0%),缺少运动、饮酒、导致非故意伤害的行为三者严重程度得分较高。(2)初中生暴力、自杀行为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显著高于高中生(p<0.01),而非故意伤害、吸烟、饮酒、缺少运动行为的发生率和(或)严重程度显著低于高中生(p<0.01),其余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男生暴力、吸烟、饮酒、风险性行为的检出率和严重程度显著高于女生(p<0.01),女生自杀、不健康减肥、缺少运动行为检出率和严重程度显著高于男生(p<0.01);家庭背景因素(独生子女、父母婚姻状况、父母文化程度、主观经济地位和主观自我地位)对各种危险行为具有不同的影响,但每种因素只对个别危险行为产生影响。(3)危险行为之间存在普遍正相关,但相关程度差距较大,仅暴力和缺少体育活动间存在微弱负相关。(4)男性和女性青少年都可以分为低危、较低危、中危、高危四个不同的类群,两者高危类群危险行为的丛生性特点差异较大,其余类群具有类似特点,同时缺少运动行为对男生没有分类价值(p>0.05),风险性行为和缺少运动行为对女生没有分类价值(p>0.05)。(5)抑郁、焦虑、不成熟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生活事件、家庭矛盾性与多种危险行为成正相关(p<0.05),成熟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自尊、家庭亲密度、社会支持和多种危险行为成负相关(p<0.05),这些影响因素对危险行为具有不同的预测作用。(6)生活事件、家庭矛盾性、不成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负性情绪是危险行为的危险因素,家庭亲密度、社会支持、自尊、成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是保护因素,其中生活事件、家庭矛盾性、负性情绪对危险行为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其它因素只具有间接效应。
结论:(1)危险行为在我国青少年群体中普遍存在,其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具有年级、性别、家庭因素等各方面差异,具有我国文化背景下独特的表现特点。(2)危险行为间具有丛生性,以此为基础,可以分别将男生和女生分为低危、较低危、中危、高危四个危险程度不同且具有不同丛生性模式的类群,为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制定提供依据。(3)生活事件、家庭矛盾性、不成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负性情绪是危险行为的危险因素,家庭亲密度、社会支持、自尊、成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是保护性因素。(4)生活事件、家庭矛盾性、负性情绪对危险行为具有直接效应;不成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成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家庭亲密度、社会支持、自尊只产生间接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