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乡村旅游发展中出现的一些乱象,并对乡村旅游的含义、乡村旅游地的含义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讨论。在上述研究背景下,提出了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并介绍了文章的主要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深度访谈法、旅游本底趋势线模型等。在大量文献阅读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学者在生态文明、旅游生态文明、乡村旅游地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本文认为乡村旅游地的生态文明建设可以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宏观方面,要从乡村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来综合考虑,微观方面要结合本地区的独有特点,采取手段促进当地的生态文明建设。对黄龙溪进行了个案研究,对黄龙溪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等内容进行了介绍,从旅游资源、旅游发展情况两个方面论述了黄龙溪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并结合深度访谈的内容发现了黄龙溪旅游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游客量过多影响旅游体验;景区商业化过于严重,旅游商品与其他景区雷同;景区建筑仿古色彩明显,丧失了原有的古镇风味;景区基础服务设施及服务人员无法满足高峰期服务需求等。在此基础上,从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关系和黄龙溪地区内外部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黄龙溪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本研究根据黄龙溪地区的独特情况,结合上文中对乡村旅游地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的分析,提出了黄龙溪地区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即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宏观方面,从黄龙溪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五方面的情况出发,在社会层面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知识的普及;在政治层面,做好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工作,协调好旅游企业、旅游目的地居民、旅游者以及当地政府部门四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经济层面,坚持走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经济的道路;文化方面,旅游管理部门应当重视对居民和游客的生态教育,并应用新科技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方面,应当加强对自然环境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微观方面,通过酒店住宿部门、交通部门、景区规划建设部门、景区居民等部门的生态文明建设来促进整个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酒店住宿部门可以从自身经营方面着手,进行生态化经营;交通部门的生态化应做到既不损害环境又不损害交通便利性,景区内交通道路设计不损害景观质量,景区内交通工具的选择应该以对环境损害小为标准;景区规划建设部门在进行景区规划开发时,应注意对景区古镇风格的保持,景区内的商业性机构在建筑和装修风格上应与景区整体风格保持一致。虽然黄龙溪作为一个个案研究,有它自身的独特性。但对于乡村旅游地来说,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时,根据本地区的自身特点,从整体的、系统的视角出发,结合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五个方面综合考虑,整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无疑是一个比较科学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