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目的: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和代谢综合征等相关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干预试验探讨强化诱导的运动模式和常规运动模式改善NAFLD的临床疗效,以及可能的作用机理。
研究方法:
本研究共筛选了427名受试者,有221名受试者同意参加本研究,并完成病史和生活方式等信息调查;测量人体形态学指标;测定生化指标和胰岛功能评估,以及血管功能和内脏脂肪含量测定等基线临床特征评估纳入研究观察,并参与随机化分入强化运动组、常规运动组和对照组。同时,在横断面入组厦门市中心性肥胖居民296名,以及参加强化运动组和对照组的受试者,测定血清Irisin水平,分析强化运动引起血清Irisin水平变化与相关代谢指标的关系。
研究结果:
1.6个月的干预研究结果:干预后强化运动组的血压、体重、腰围和BMI均明显降低(P<0.01),而常规运动组与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干预后三组人群的血清TG、HDL、ALT、AST、GGT、空腹血糖和HOMA-IR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全身脂肪分布方面,强化运动组全身脂肪含量、全身脂肪容量和腹部内脏脂肪面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常规运动组,而常规运动组与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在肝内脂肪含量方面,强化运动组干预后肝脏脂肪含量平均下降了39.1%,而常规运动组平均下降了35.5%,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强化运动组与常规运动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2.12个月干预结果显示:强化运动组在6个月和12个月时的体重、血压、腰围、BMI、全身脂肪含量和脂肪容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交互性分析提示主效应和时间效应没有相关性(p>0.05)。在肝脏脂肪含量方面,强化运动组肝脏脂肪含量6个月干预后平均下降了43.8%,12个月干预后平均下降了39.3%,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两组在主效应和时间效应上没有交互作用(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各组之间随着体重减轻增加,肝脏脂肪含量逐步减低(pfortrend<0.01),交互作用分析显示主效应与时间交互作用没有显著性(p>0.05)。
3.强化运动引起血清Irisin水平变化与肝内脂肪含量的关系:横断面的研究提示:相对于非脂肪肝的肥胖患者,脂肪肝组的血清Irisin明显下降(p<0.01)。血清Irisin水平随着肝脏脂肪含量(IHTG)的升高而逐步降低(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Irisin水平是IHTG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IHTG的上四分位为切点,血清Irisin每增加1SD,则肝脏脂肪含量增加的风险降低11.4%[OR(95%CI);0.886(0.795-0.987)]。经过6个月干预后,运动组血清Irisin水平明显升高(15.6(9.3-33.3)vs18.2(9.8-39.4)p<0.05)。进一步分析代谢相关指标的改变与血清Irisin水平改变的关系发现,血清Irisin的变化值是干预后体重、腰围、BMI、躯干脂肪含量、全身脂肪含量、腹部总脂肪面积和腹部内脏脂肪面积改善的影响因素(p<0.05)。
研究结论:
高强度的有氧运动能够减轻肥胖人群的体重,降低血压,以及减少腹部内脏脂肪和肝内脂肪含量,进而降低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常规运动不能达到有效降低体重和血压,以及减少腹部内脏脂肪的效果,但是在降低肝内脂肪含量方面的作用与强化运动相近。相比于常规运动模式,强化诱导的运动模式引起更加显著改善体重、腹部内脏脂肪和肝脏脂肪含量。此外,肥胖人群的血清Irisin水平和肝脏脂肪含量呈负相关,提示,血清Irisin水平可能是脂肪肝的保护性因素。高强度的有氧运动能够增加肥胖人群的血清Irisin水平,能够改善体重和血压水平,减少腹部内脏脂肪和肝脏脂肪含量,降低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