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国外近几十年研究表明,出院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或死亡率有改善的趋势。相对于国外,我国2007年以来出院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状况尚不明确,而且在影响出院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因素方面也缺乏较深入的探讨。所以,本研究针对出院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从而为进一步了解和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提供基线数据支持。
目的:描述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1年内的再住院、死亡状况及生活质量状况。描述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半年内服药依从性、生活行为方式、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探讨影响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或死亡的因素。
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1年10月期间入院的NYHA心功能Ⅱ-Ⅳ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于入院时收集心力衰竭患者的一般资料、服药依从性、生活行为方式、抑郁状况及生活质量等资料,在患者出院后每个月进行电话随访,最长随访1年。对影响出院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或死亡的因素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结果:本研究共调查258例出院心力衰竭患者,平均随访约202天。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1、3、6、12个月因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分别为1.9%、10.1%、14.3%、17.4%;因心力衰竭死亡率分别为2.3%、6.6%、8.9%、11.6%;因心力衰竭再住院或死亡率分别为4.3%、16.7%、23.3%、29.1%。心力衰竭患者入院前生活质量较差,明尼苏达生活质量问卷(TheMinnesotaLivingwithHeartFailureQuestionnaire,MLHFQ)平均评分为58.23±22.60;出院后3、6个月时生存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Kruskal-Wallis检验,x2=74.167,P=0.000),平均MLHFQ评分为27.86-31.60。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显示,教育水平(Log-rankx2=8.135,P=0.043)、患者平均收入状况(Log-rankx2=8.294,P=0.040)、NYHA心功能分级(Log-rankx2=8.088,P=0.018)、有无手术治疗(Log-rankx2=8.889,P=0.003)、有无贫血(Log-rankx2=9.385,P=0.002)、有无低钠血症(Log-rankx2=7.605,P=0.006)及不同NT-proBNP水平(Log-rankx2=11.278,P=0.004)组间整体比较差异显著。Cox回归分析表明,手术治疗状况(RR=3.462,95%CI,1.122~10.687;P=0.031)、性别(RR=0.366,95%CI,0.155~0.864;P=0.022)、血红蛋白浓度(RR=0.982,95%CI,0.966~0.999;P=0.034)、血钠水平(RR=0.913,95%CI,0.834~0.999;P=0.048)、NT-proBNP水平(RR=3.088,95%CI,1.343~7.102;P=0.008)是影响心力衰竭预后的主要因素。入院前心力衰竭患者服药依从性佳的占49.8%,吸烟、饮酒、规律活动锻炼、限钠、限水、监测体重者、伴有抑郁的患者分别占14.3%、21.7%、55.4%、57.4%、27.g%、14.0%、61.6%,平均CDS(TheCardiacDepressionScale,CDS)评分为94.96±15.57。出院后3、6个月时服药依从性佳、规律活动锻炼、限钠、限水、监测体重者的心力衰竭患者比例分别提高至91.4%~91.8%、62.2%~74.6%、78.9%~81.2%、80.3%~81.7%、32.4%~39.5%(x2=104.703,P=0.000;x2=8.980,P=0.011;x2=33.425,P=0.000;x2=151.785,P=0.000;x2=38.617,P=0.000);吸烟、饮酒、抑郁患者的比例分别降至8.6%~13.5%、2.5%~4.1%、23.1%~26.7%(x2=14.747,P=0.001;x2=22.077,P=0.000;x2=25.261,P=0.000);CDS评分显著降低(Kruskal-Wallis检验,x2=23.301,P=0.000);出院后6个月内的复查率为78.7%。
结论:相对于国内2007以前的研究,本研究纳入的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1年内因心力衰竭再住院或死亡率有所降低,预后改善。入院前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服药和生活行为方式依从率均较差,而且普遍存在抑郁状态;出院后3、6个月时生存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服药和生活行为方式依从率、抑郁状况均显著改善,但监测体重、规律活动锻炼、半年内的复查依从率及抑郁状况仍有待进一步改善。性别、手术治疗状况、血红蛋白水平、血钠水平、NT-proBNP水平是影响目前心力衰竭患者1年内再住院或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