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酒小旗,酒水招商加盟旗舰平台

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来源:酒旗网  作者:酒小旗   2023-08-16 阅读:968
目的
  通过对86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后循环脑梗死的病变部位、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及预后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治及预后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资料与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6月~2013年10月期间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64例,筛选出符合诊断为后循环脑梗死标准的患者86例,详细记录所有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点、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以及血生化检查结果等资料,为了更加清楚的描述梗死区域,根据头颅CT或MRI/DWI检查所示的病变部位,并借鉴NEMC-PCR中使用的后循环血管支配区分段标准,将后循环缺血患者的病变部位分为四个区域,即近段、中段、远段以及混合组,剖析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选取同期的前循环梗死患者108例进行对比,分析后循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特点;然后根据改良的Rankin残障量表(mRS)评分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先运用卡方或t检验对两组患者的预后进行单因素比较,然后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单因素有意义者对预后的影响。
  结果
  1.在86例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后循环脑梗死的患者中,病变位于中段组最多见,33例占总数的38.37%,其次为远段组26例(30.23%),混合组16例(18.60%),近段组占11例(12.79%)。
  2.发病部位以脑桥最常见23例(26.74%),其他依次为小脑12例(13.95%)、延髓9例(10.45%)、枕叶8例(9.30%)、丘脑6例(6.98%)、中脑5例(5.81%)、颞叶4例(4.65%)。
  3.86例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表现中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有肢体无力53例(61.63%)、构音障碍49例(56.98%)、眩晕47例(54.65%)、恶心呕吐35例(40.70%);最常见的临床体征有感觉障碍37例(43.02%)、共济失调33(38.37%)、眼震25例(29.07%)、闭目难立征23例(26.74%)。但是单一症状或体征表现较少见,大部分患者表现为数个症状或体征的组合。
  4.交叉性损害及典型的临床综合征不多见,其中交叉性感觉障碍9例(10.47%),交叉性运动障碍10例(11.63%);延髓背外侧综合症3例(3.49%);闭锁综合征各2例(2.33%)、脑桥被盖部综合症和脑桥腹外侧综合征各1例(1.16%);基底动脉尖综合征3例(3.49%)。
  5.后循环脑梗死常见的危险因素中,以高血压最常见占总数的70.93%,其次为:高脂血症(54.65%)、糖尿病(51.16%)、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47.67%)、吸烟史(45.35%)、卒中/TIA史(37.21%)、心脏病史(25.58%)、饮酒史(18.60%)。与前循环比较后循环组高脂血症和糖尿病更多见(p<0.05)有统计学意义。前、后循环脑梗死以单个危险因素发病较少见,大部分患者同时伴有2-4个危险因素;两组比较危险因素的数量种类(p均>0.05)无明显差异。
  6.86例患者中,预后良好者53例(61.63%),严重致残者29例(33.72%),死亡4例(4.65%)。
  7.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不良组患者平均年龄较大,入院时NIHSS的分值较高,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并发呼吸系统感染更多见,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病部位在两组比较中,p=0.004(<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入院时NIHSS评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呼吸系统感染并发症及混合组病变与预后密切相关。
  结论
  1.后循环脑梗死的发病部位以中段最常见,尤其是脑桥最多发。
  2.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据有定位诊断意义的交叉型损害及典型的临床综合症并不多见。
  3.高血压是后循环脑梗死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但仅以单因素发病者较少见,大多同时伴有2-4个因素,与前循环脑梗死相似。
  4.入院时NIHSS评分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梗死伴发呼吸系统感染及多组段病变者预后不良。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更多推荐酒水资讯
分站信息
酒小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