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尼可地尔和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变化及预后,探讨尼可地尔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预后,为药物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提供单中心临床依据。
方法:入选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五科收治并明确诊断为缺血性心肌病未接受血管重建的患者64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入选患者分为尼可地尔组32例(平均年龄60.30±10.57岁,男性24例,女性8例)和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组32例(平均年龄63.18±12.84岁,男性20例,女性12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利尿剂、洋地黄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尼可地尔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10mg每日三次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60mg每日一次口服。所有患者均于用药前和出院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查BNP、6分钟步行试验,并于用药前和出院后6个月查超声心动图(LVEF、LVESVI、LVEDVI和E/A比值),并对所有患者于住院期间和出院后6个月随访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试验数据应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临床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男性比例、体重指数、饮酒史比例、吸烟史比例、合并高血压比例、合并糖尿病比例、合并血脂异常比例、SYNTAX评分、GRACE评分、CRUSADE评分、心功能分级和常规用药情况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2治疗前后心功能和BNP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BNP水平、6分钟步行距离、LVEF、LVESVI、LVEDVI和E/A比值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组患者BNP水平在治疗6个月后才明显降低(治疗前VS治疗6个月后:258.81 ng/ml VS219.78ng/ml P=0.045),尼可地尔组患者BNP水平在治疗3个月后即开始降低(治疗前VS治疗3个月后:253.75ng/ml VS178.88ng/ml P=0.027);两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尼可地尔组的BNP水平与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组相比明显降低(178.88ng/ml VS219.78ng/ml P=0.042)。尼可地尔组在治疗1个月后6分钟步行距离较治疗前明显增加(治疗前VS治疗1个月后:299.63m VS329.28m P=0.041),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6分钟步行距离才开始明显增加(治疗前VS治疗3个月后:295.41m VS333.53mP=0.034)。两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尼可地尔组的6分钟步行距离与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组相比明显增加(374.47m VS342.31m P=0.032)。尼可地尔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LVEF和E/A比值明显升高(LVEF治疗前VS治疗6个月后:45.20% VS48.43% P=0.039;E/A比值治疗前VS治疗6个月后:0.96 VS1.17 P=0.031),LVESVI和LVEDVI治疗后均明显降低(LVESVI治疗前VS治疗后:60.13ml/m2 VS50.29ml/m2 P=0.029;LVEDVI治疗前VS治疗后:83.46ml/m2 VS76.12ml/m2 P=0.041)。治疗6个月后尼可地尔组患者LVESVI、LVEDVI较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组明显降低(50.29ml/m2 VS56.13ml/m2 P=0.031、76.12ml/m2VS80.07ml/m2P=0.043),E/A比值较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组明显升高(1.17 VS1.02P=0.026),但两组患者LVEF治疗后没有发现统计学差异(P=0.085)。
3 MACE发生率的比较:住院期间,两组均无MACE发生;随访6个月时,尼可地尔组发生2例MACE,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组发生7例MACE,明显高于尼可地尔组(P=0.038)。
结论:
1尼可地尔对缺血性心肌病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的硝酸酯类药物。
2尼可地尔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脏舒张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而对收缩功能的改善作用不明显。
3尼可地尔可以进一步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