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及目的:
肝纤维化是所有慢性肝脏疾病进展至肝硬化的中间过程,准确掌握患者肝纤维化的程度,对于临床医生判断患者疾病进展和预后、及时采取干预措施至关重要。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以肝组织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但是肝脏病理检查为有创检查,很多患者不能接受。而常规实验室检查、B超、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方法以及各种生物化学方法诊断肝脏纤维化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均不能令人满意。近年国外兴起的瞬时弹性波扫描(Fibroscan,FS)是一项快速、便捷、可重复的无创性检测肝脏实质纤维化的诊断新技术。国外报道其在诊断酒精性肝炎、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所导致的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中有良好的诊断效果,现已尝试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本研究对660例山东籍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FS检测的效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其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疾病进展的评价作用及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660例于济南市传染病医院住院行FS检测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有96例进行了肝脏活组织检查。以各临床指标不同水平分别进行分组,比较各指标不同水平间FS检测值的差异。以肝脏硬度值为因变量,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构建肝脏硬度值影响因素的模型,评价不同临床指标对FS值的影响。根据肝脏病理纤维化分期进行分组,绘制不同纤维化分期FS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underthecurve,AUC),以肝脏穿刺活检结果为“金标准”,计算肝脏硬度值诊断肝纤维化的灵敏度、特异度。实验结果建立数据库,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
结果:
1.患者的性别、年龄、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ALT、TBIL、ALB、PTA、PLT水平均与肝脏硬度值有关,其不同水平间FS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性,年龄>50岁,门静脉内径>1.3cm,脾脏厚度>4cm,ALT>120U/ml,TBIL>85.5umol/l,ALB<32g/l,PTA<60%,PLT<100×109/l,FS值较高。不同的HBeAg状态和HBVDNA水平间肝脏硬度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
2.以FS值作为因变量,临床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R2=0.531,调整R2=0.516;对回归模型进行检验,F=36.109,P<0.001)。结果显示ALT、PTA、ALB、脾脏厚度、门脉内径、PLT、TBIL水平与肝脏硬度值相关,按照标准回归系数绝对值由大到小排列,上述指标对FS值的影响依次减弱。
3.肝脏纤维化分期按照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轻度肝纤维化(S1)18例,中度肝纤维化(S2)39例,重度肝纤维化(S3)12例,早期肝硬化(S4)27例。不同纤维化分期之间,FS值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F=34.581,P<0.001)。
4.Fibroscan对肝纤维化轻度、中度、重度和早期肝硬化ROC分别为0.724(95%CI:0.650-0.797)、0.832(95%CI:0.789-0.876)、0.836(95%CI:0.790-0.882)和0.798(95%CI:0.739-0.856)。FS诊断各级纤维化程度的敏感度分别为75.0%、73.8%、83.3%和76.6%,特异度分别为69.9%、87.2%、66.7%和77.3%。
5.根据ROC曲线上敏感度及特异度相加的最大值选定为界点(cut-off)值,FS对不同纤维化分期诊断的界值分别为9.8KPa、10.5KPa、12.3KPa和14.8KPa。
结论:
1.FS值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轻重程度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肝纤维化程度越重,FS值越高,FS值可作为评价慢性乙型肝炎疾病进展严重程度的参考依据。
2.FS对各肝纤维化分期具有较好诊断意义,可以较准确地区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纤维化程度,其中对S3期诊断价值最大,其诊断敏感度最高,对S2期诊断特异度最高。
3.除肝脏本身纤维化因素外,年龄、性别、肝脏炎症因素影响FS检测值,因此在分析FS值要时考虑以上因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