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⑴了解煤焦油沥青对职业接触工人健康的损害;⑵探讨煤焦油沥青代谢内暴露标志物及其对遗传的损伤;⑶研究基因多态性对接触工人煤焦油沥青代谢及遗传损伤修复的影响。
方法:①通过职业卫生学现场调查方法对煤焦油沥青接触企业进行现场调查,了解现场接触情况;对职业接触工人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工人基本信息;采用职业健康监护法对工人进行健康查体,采集血、尿等生物样本;②采用检测检验法检测工人CTP接触浓度及多环芳烃尿中代谢产物浓度;③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碱性彗星实验)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遗传损伤程度,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代谢酶、DNA修复酶基因多态性;④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⑤采用综合分析法研究煤焦油沥青对接触工人的健康损伤,并探讨其生物标志物。
结果:⑴煤焦油深加工(生产企业)企业接触煤焦油沥青的工种分别为焦油工、沥青工、罐操作工、装卸工、分析工。煤焦油沥青使用(炭素生产企业)企业接触煤焦油沥青的主要车间为成型车间及焙烧车间,工种主要是布料工、装出炉工、行车司机。⑵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8h-TWA)最高接触浓度0.63mg/m3,最低接触浓度为0.07 mg/m3,空气样本中煤焦油沥青的含量与工种之间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83,P<0.05)。⑶接触煤焦油沥青组与对照组在年龄、工龄是否吸烟、是否饮酒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均衡可比。皮肤异常检出率10.61%。接触组与对照组的肺功能比较,接触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与对照组之间的血常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白细胞数目、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数目、红细胞数目、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等指标在接触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数目、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高于对照组,接触组淋巴细胞百分比、红细胞数目、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低于对照组。⑷接触组尿中2-羟基萘、1-羟基芘、1-羟基萘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中代谢产物的含量与工作场所空气中煤焦油沥青的含量具有相关性,2-羟基萘、1-羟基芘、1-羟基萘与空气中煤焦油沥青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0、0.21、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对工人尿中1-羟基芘、1-羟基萘、2-羟基萘含量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车间不同,工人尿中代谢产物不同,成型车间工人尿中2-羟基萘、1-羟基芘含量最高,制备车间1-羟基萘含量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班后工人尿中代谢产物明显高于上班前和上班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⑸接触组与对照组之间尾部DNA百分含量及Olive尾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尾部DNA百分含量及Olive尾距高于对照组。吸烟组尾部DNA百分含量高于不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车间工人尾部DNA百分含量及Olive尾距不同,成型车间工人尾部DNA百分含量及Olive尾距量最高,焙烧车间相对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中代谢产物与尾部DNA百分含量、Olive尾距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⑹不同GSTT1基因型、不同GSTM1基因型对尿中1-羟基芘、2-羟基萘、1-羟基萘产生的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STT1、GSTM1的交互作用对1-羟基芘、2-羟基萘产生效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基因XRCC194、XRCC280、XRCC399与遗传损伤指标(外周血中校正DNA百分含量及Olive尾矩)进行一般线性模型分析发现,XRCC194和XRCC280的交互作用对校正后DNA百分含量及Olive尾矩的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龄、是否吸烟对DNA百分含量及Olive尾矩的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①职业接触煤焦油沥青可引起皮肤损害,造成皮肤刺痛、皮肤色素沉着、皮肤瘙痒、黑头粉刺甚至头晕头痛的全身症状;②职业接触煤焦油沥青可引起肺功能损害以及血压、血常规发生异常;③职业接触煤焦油沥青、吸烟对尿中1-羟基芘、1-羟基萘、2-羟基萘的含量产生影响,尿中1-羟基芘、1-羟基萘、2-羟基萘可作为内暴露指标反映机体接触煤焦油沥青的含量;④职业接触煤焦油沥青可造成工人的遗传损伤,尿中1-羟基芘、1-羟基萘、2-羟基萘的含量可间接反映机体遗传损伤的程度;⑤基因GSTT1的多态性、GSTM1的多态性、GSTT1与GSTM1的交互作用对机体煤焦油沥青的代谢产生影响,XRCC194与XRCC280的交互作用可修复机体的遗传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