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面临着老龄化社会带来的严重压力。而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个人和家庭的现实问题,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领域。对于未富先老的中国而言,高比例的老年人口带来的冲击是不可估量的。在老年群体中,城市老年人社会保障机制较为健全,而农村老年人相对弱势,因此对我国农村老年人生活需求和社会支持进行研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政策意义。
学术界对老年人生活需求的研究已较为详述,对老年人社会支持的研究也较为深入。但是针对农村老年人的此类研究较为缺乏,而且国内外研究以小样本单方面研究为主,缺乏系统的全国性的大样本研究。因此,对农村老年人生活需求和社会支持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研究目的
本研究总目标:探析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农村老年人生活需求现状和社会支持情况,从专业角度解读农村老年人面临的问题,进而对研究结果进行思考和总结,提出合理的建议。具体目标:了解农村老年人的经济需求和经济供养支持状况;了解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照料需求及生活照料支持情况;了解农村老年人精神慰藉需求和精神慰藉支持情况,并探求农村老年人主要精神问题(抑郁)的影响因素;最后,以农村老年人生活需求和社会支持变量作为因变量,对农村老年人总体的生活满意度进行分析,探究影响农村老年人生活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资料来源与方法
本研究资料来源于2011~2012年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进行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抽样方法采用四阶段分层概率比例规模随机抽样。本研究共纳入4040户家庭,5791名受访者。资料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统计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
研究结果
(1)农村老年人的经济供养需求和社会支持状况
农村老年人经济供养支持高于经济需求。从经济需求看,独居老人经济需求低于非独居老人;女性老年人低于男性老年人;经济需求最高的为60~69岁老年人群,70~79岁老年人最低;文化程度越高,经济需求越高;非农职业老年人经济需求高于务农老年人。从社会收入支持角度看,家庭农产品收入支持最高,经营性收入最低。独居老人获得的经济支持远低于非独居老人;女性老年人经济支持低于男性;60~69岁老年人经济支持最高,70~79岁的老年人经济支持最低;文化程度越高,经济支持水平越高;非农职业者经济支持最高,务农老年农民经济支持最低。
(2)农村老年人生活照料需求及社会支持情况
农村老年人生活照料需求高,生活照料支持相对不足。农村老年人总体自评健康状况较差。健康相关的指标主要表现为:农村老年人中吸烟者占42.51%;饮酒者占30.27%;饮食无规律者占16.97%;有睡眠问题者占42.88%;至少有一种身体不适者38.24%;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者占72.99%;四周患病率为30.84%;四周就诊率为21.98%;住院率为12.62%;经济困难是四周患病未就诊和应住院而未住院的主要原因。农村老年人自理能力总体上较差。主要表现:BAD1功能丧失率为10.22%,IADL功能丧失率为19.72%,GPF丧失率为38.07%。其中,独居老人自理能力总体上低于非独居老人;女性低于男性;年龄越大,自理能力越差。配偶是农村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主要支持者;子女对老年人的照料严重缺乏;农村老年人未得到来自正式组织的支持。
(3)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慰藉需求和社会支持情况
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慰藉需求大,心理慰藉支持不足。第一,仅占二分之一的农村老年人有闲暇生活。其中,独居老人参与闲暇生活的比例高于非独居老人;男性高于女性;年龄越高,参与闲暇生活的比例越低;第二,农村老年人总体认知水平较好。其中,多数农村老年人认为自己记忆力和认知状况较好;男性记忆力好于女性;年龄越小,记忆力越好。第三,一半以上的农村老年人有抑郁症状,且抑郁很大程度上是由躯体症状引起的。年龄、性别、身体不适、闲暇活动、居住方式、自理能力、健康自评是影响农村老年人抑郁的主要因素。
(4)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老年人对生活满意者占67.14%,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是否独居、工作类别和经济收入水平等经济需求和社会支持因素可显著影响农村老年人对社会支持的满意度。
结论
农村老年人的生活需求面临着社会支持不足的问题。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水平不高,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方式、工作类别和经济收入水平上等存在差异。
政策建议
(1)提高农村老年人收入,增强老年人经济供养支持;
(2)完善农村老年人生活照料体系,重点增强家庭关怀;
(3)增强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慰藉支持,满足农村老年人精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