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酒小旗,酒水招商加盟旗舰平台

P.multocida致雏鸭肝损伤中坏死性凋亡的存在及机制研究

来源:酒旗网  作者:酒小旗   2023-08-19 阅读:417
细菌性肝病一直是我国肝病研究的重点方向。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multocida,P.multocida)感染人会引起肝硬化、慢性肝炎等,感染鸭会致使肝出现弥漫性的针尖状坏死灶。目前,有关鸭肝损伤的机制还不清楚。细菌感染致机体器官出现坏死灶后,机体细胞会出现多种死亡方式,如沙门氏菌、布鲁氏菌感染后机体细胞会出现坏死、细胞凋亡、坏死性凋亡、自噬等。坏死性凋亡是基因调控的细胞坏死,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例如缺血再灌注损伤、酒精性肝病、禽伤寒等。当坏死性凋亡信号通路受到抑制后,上述疾病对组织的损伤会相应的减轻,坏死性凋亡依此成为治疗疾病新的潜在靶点而备受关注。RIPK3、MLKL是坏死性凋亡的关键分子,MLKL的高表达会引起细胞坏死性凋亡的发生,随后释放MMP9、HMGB1等坏死相关分子和TNF-α、IL-6等炎症因子。本研究拟探讨雏鸭在感染P.multocida后,肝损伤中细胞死亡方式,及坏死性凋亡信号通路在禽霍乱致肝损伤中的作用。
  3周龄雏鸭感染P.multocida后,剖检可见肝表面和切面弥漫着针尖大小的白色坏死点。镜下观察可见肝组织内有大量异嗜性粒细胞和淋巴样细胞团的浸润,有大量的死亡细胞形成的坏死灶,并可见细菌团块。IHC检测可见在肝窦、坏死区域以及肝细胞、异嗜性粒细胞、肝窦内皮细胞等中有细菌。细菌在肝组织中的分布情况与病理变化程度相关。感染后,雏鸭血清中T-pro、Glob和Alb的含量明显上升。机体正在积极的产生抗体对抗感染。
  雏鸭感染P.multocida24h后,HE染色可见肝组织中出现大量坏死灶,IHC检测在肝组织中可见Caspase3、Cleaved Caspase3、MLKL强阳性信号。Caspase3作为细胞凋亡的关键分子,其高表达说明了细胞凋亡的发生。MLKL的高表达说明了坏死性凋亡的发生。在P.multocida感染的肝组织中同时存在凋亡和坏死性凋亡的发生。P.multocida感染腹腔巨噬细胞后,细胞出现明显的空泡化、肿胀、膜破裂,细胞出现死亡。
  RIPK3、MLKL在P.multocida感染的巨噬细胞和鸭肝组织中,基因转录水平均升高。在感染后24h、48h,MLKL蛋白在肝组织中有明显表达,与对照组相比阳性信号明显增多。P.multocida感染鸭致肝坏死激活了RIPK3/MLKL信号通路。
  TLR4、TRIF、RIPK1、TNF-α和IFN-β是坏死性凋亡信号通路的上游分子。感染后TLR4基因转录水平的表达量升高,但各时间点间差异不显著。TRIF的基因转录水平的表达量在12h时下调,48h明显上调。RIPK1基因转录水平的表达量在感染后6h时显著上调,其他时间点未明显上调。在P.multocida感染巨噬细胞后RIPK1的基因转录水平也为明显上调。感染24h后,RIPK1在肝组织中的阳性信号明显增多,表达明显增多。
  肝损伤发生后,肝组织产生并释放多种炎症因子。雏鸭感染P.multocida后,TNF-α和IFN-β基因转录水平均在48h明显升高。IFN-β基因转录水平在12h时下调。感染后IL-6、HMGB1、MMP9和TIMP1在肝组织中的表达量随肝病变程度而变化,24h、48h阳性信号明显增多,表达明显增多。
  结论:P.multocida感染雏鸭致肝损伤中有坏死、细胞凋亡和坏死性凋亡参与。在此过程中,坏死性凋亡信号通路RIPK3/MLKL通路被激活了,释放的TNF-α、IL-6、HMGB1、MMP9参与肝损伤的过程。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更多推荐酒水资讯
分站信息
酒小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