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酒小旗,酒水招商加盟旗舰平台

生物质糖化技术研究

来源:酒旗网  作者:酒小旗   2023-08-20 阅读:174
将生物质转化生成糖类中间体是生物质资源转化过程中重要研究内容。本研究选用藻类生物质(小球藻)、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玉米秸秆)和草本纤维生物质(龙须草)三种较为典型的生物质原料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原料在组成和结构上的差异,采用不同技术手段将其降解生成可发酵糖,并对生成的可发酵糖在发酵生产生物乙醇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评价。
   研究了小球藻生物质在无机酸HCl、H2SO4以及Lewis酸MgCl2中水解生产可发酵糖的工艺。结果表明,HCl催化水解小球藻生产可发酵糖的能力大于H2SO4和MgCl2。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小球藻在HCl/MgCl2协同催化剂中的水解特性,研究发现,当2%HCl与2.5%MgCl2协同催化小球藻时,生成的可发酵糖产率高于单独以2%HCl和2.5%MgCl2作催化剂时可发酵糖产率的总和。对生成的可发酵糖进行微生物发酵实验,乙醇产率为0.47 g/g。
   采用新型绿色溶剂离子液体[EMIM]Cl为催化剂,对小球藻进行催化水解。研究了溶解温度、溶解时间、催化剂HCl的用量、水解温度和水解时间等因素对小球藻在[EMIM]Cl中水解生成可发酵糖的影响。得出当溶解温度为105℃、溶解时间为3 h、催化剂HCl的用量为小球藻质量的7 wt%、水解温度为105℃、水解时间为3 h时,小球藻在[EMIM]Cl中生成的可发酵糖产率最大,为88.02%。采用离子排阻色谱技术对水解液中[EMIM]Cl和糖类物质进行分离回收,离子液体可重复利用,糖类物质的回收率为92%。对分离回收的可发酵糖进行微生物发酵实验,乙醇产率为0.496 g/g。
   采用响应曲面法对玉米秸秆的蒸汽爆破条件进行优化,得到当汽爆压力为2.4 MPa、保压时间为8.5 min、物料含水率为60%时,汽爆处理后的秸秆中纤维素含量为46.97%,半纤维素含量为5.24%,酶解率为81.51%。对优化条件下得到的汽爆秸秆进行酶解和工艺放大研究,在150 L反应体系中,采用补料方式以24%总底物浓度对汽爆秸秆酶解72 h时,总糖浓度可达100.7 g/L,酶解率为70.2%。选用高温酿酒酵母在40℃条件下对汽爆秸秆的酶解液清液和带渣酶解液进行乙醇发酵,72 h后酶解液清液的乙醇产率为0.49 g/g;带渣酶解液为0.37 g/g。
   选用某生物制浆公司提供的不同工艺段龙须草物料为原料,对其进行结构、组分及酶解研究。结果表明,龙须草物料中的木质素结构逐步变形、破坏,含量逐渐减小,而酶解产率却逐渐增大。与木质素没有被降解的原料相比,木质素降解掉71.55%的样品,酶解率可以提高9.58倍。然而,由于纤维素的晶体结构并未被破坏,物料的最终酶解产率低于40%。向纤维素酶中加入少量木聚糖酶,可以同时提高酶解速率和酶解产率。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更多推荐酒水资讯
分站信息
酒小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