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酒小旗,酒水招商加盟旗舰平台

椎动脉优势与眩晕及基底动脉弯曲的关系

来源:酒旗网  作者:酒小旗   2023-08-22 阅读:558
目的:评价椎动脉优势与眩晕及基底动脉弯曲的关系,探讨椎动脉优势导致眩晕的机制。
  方法:收集在辽宁省人民医院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MRA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椎动脉优势组及非椎动脉优势组,通过眩晕程度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眩晕的程度,包括眩晕恢复需要的时间;根据MRA影像,对比两组基底动脉弯曲的发生率、弯曲的方向、形态;基底动脉的直径、长度以及双侧椎动脉直径差异,并分析椎动脉直径差异与基底动脉弯曲长度的相关性。
  结果:
  (1)共收集眩晕患者183例,其中椎动脉优势组与非优势组分别为98例、85例,椎动脉优势的发生率为98/183(53.55%);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颈椎病、颈动脉狭窄等血管危险因素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2)椎动脉优势组眩晕严重程度评分为3.31±1.28,非椎动脉优势组2.54±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椎动脉优势组眩晕恢复时间(4.52±1.77)天,明显较非优势组(3.28±1.45)天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3)98例椎动脉优势组中左侧优势者69例(69/98,70.41%)、右侧优势29例(29/98,29.59%),左侧优势明显高于右侧优势(70.41% vs29.59%)。
  (4)椎动脉优势患者中基底动脉弯曲者为53例,基底动脉弯曲发生率为54.08%(53/98),显著高于非优势组16.47%(1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75,P=0.000)。椎动脉优势组中左侧弯曲者12例、右侧弯曲者41例,提示基底动脉以向椎动脉优势对侧弯曲为主。基底动脉的弯曲形状优势组与非优势组均以C型弯曲者多见(69.81%,64.29%)。
  (5)椎动脉优势组基底动脉弯曲长度(BL,3.27±3.13) mm,明显高于非优势组(1.70±2.59)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椎动脉优势组基底动脉直径、基底动脉理论长度(BAL)与非优势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6)椎动脉直径左侧为(3.86±0.48) mm、右侧为(2.94±1.01) mm,统计学处理两者相差有意义,即左侧较右侧增粗。使用Pearson相关检验,结果发现椎动脉直径差异与BAL相关(r=0.097,P>0.05),与BL呈正相关(r=0.780,P=0.000),与眩晕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615,P=0.000)。
  结论:
  (1)眩晕患者椎动脉优势发生率高,且椎动脉优势者眩晕程度严重,眩晕恢复时间延长,提示椎动脉优势与眩晕相关;
  (2)椎动脉优势者基底动脉弯曲的发生率高,其基底动脉的弯曲方向一般朝向椎动脉优势的对侧,以C型弯曲多见;
  (3)双侧椎动脉的直径差异与基底动脉弯曲长度(BL)呈正相关,椎动脉优势越明显,基底动脉弯曲长度越长,眩晕的程度越严重。提示椎动脉优势可能通过导致基底动脉弯曲而引起眩晕发作。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更多推荐酒水资讯
分站信息
酒小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