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酒小旗,酒水招商加盟旗舰平台

肥胖症患者体内脂肪及肌肉含量与肥胖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酒旗网  作者:酒小旗   2023-08-23 阅读:753
近年来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亦随之改变,饮食结构中脂肪比例较高,加之劳动强度和体力活动下降,肌肉的锻炼减少,肥胖的患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上升速度迅猛,肥胖人口总数及人群中的百分比均增加明显。据研究显示目前全球肥胖或超重人群已经达到21亿人,相对于30%的地球人口,美国肥胖患病率达32%,而发展中国家则占全世界肥胖人口的三分之二。肥胖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因此,对肥胖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治十分重要。
  肥胖症的定义和诊断标准争议尚存在。肥胖的诊断标准有多种,主要根据腋下脂肪厚度、腰围、腰臀比、体质量指数等进行肥胖诊断。以往的肥胖诊断多以体质量指数为中心进行定义,一般以体质量指数高于24 kg/m2即认为体重超标。WHO-WPR2000肥胖诊断标准即根据体质量指数进行肥胖分期,其中体质量指数低于23 kg/m2为非肥胖,而体质量指数为23-24.9 kg/m2为肥胖前期,体质量指数为25-29.9 kg/m2为肥胖Ⅰ期,体质量指数高于30 kg/m2为肥胖Ⅱ期。肥胖患者常可并发各类心血管及代谢性疾病,体质量指数相对较低的超重人群的心血管疾病风险也比体重正常人群高,但BMI无法有效反映机体不同成分水平,也无法反映脂肪的分布情况,无法反应肥胖的危害性,因此BMI并非肥胖分级的良好标准。基于上述原因,2014年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AACE)和美国内分泌协会(ACE)将肥胖相关并发症纳入肥胖分级诊断标准,根据体重和并发症的情况分为正常、超重、肥胖0级、肥胖1级和肥胖2级5个层次,并根据不同肥胖程度提出干预建议。可见,肥胖是一种疾病,而且可并发严重疾病。有研究提出:低BMI可有高体脂率,故研究人体成分与肥胖相关并发症的关系,有可能更直观、更准确的了解肥胖的危害性,对肥胖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指导意义。
  肥胖常导致其患者的形体美受到破坏而导致生活和工作中受到一定的社会歧视,不但可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甚至引发各类心理问题的发生,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更重要的是,肥胖可伴随多种疾病的发生。随着体重的不断增加,不少患者可出现冠心病、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血脂紊乱、高血压、脑卒中、骨关节炎甚至癌症等多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甚至危及其生命安全。因此对肥胖及其相关并发症进行有效防治对改善患者的健康和生存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liver disease,NAFLD)的患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而考虑胰岛素抵抗为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共同发病基础,互相影响,故在肥胖并发症中选取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这三类疾病为研究对象。
  不同肥胖程度人群的并发症发病情况不一。肥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体脂含量和比例的升高以及肌肉比例的降低,且不同体质量指数人群的脂肪和肌肉含量不一。研究显示,人体成分与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NAFLD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相关。因此,肥胖人群脂肪、肌肉等身体成分的含量与比例的变化是否与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NAFLD等代谢性疾病相关值得探讨。明确不同肥胖程度人群体内脂肪、肌肉含量与其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及NAFLD的关系可为肥胖人群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及NAFLD等常见肥胖相关并发症发生的机率,还可以为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从而改善肥胖人群的生存质量和预后情况。然而目前国内关于不同肥胖程度患者的脂肪和肌肉含量差异变化,以及不同肥胖程度人群体内脂肪、肌肉含量与其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及NAFLD的关系研究的相关报道较少。
  目的:
  本研究拟比较WHO-WPR2000诊断标准中不同肥胖程度人群体内脂肪、肌肉含量与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NAFLD等并发症发生的关系,初步探讨WHO-WPR2000标准下的不同肥胖程度人群常见肥胖相关并发症的机率,并为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从而提高肥胖人群防治效果,改善其生存质量及预后。
  方法:
  (1)研究对象: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12月我院体检的体质量指数大于23kg/m2超重肥胖患者362例。根据WHO-WPR2000肥胖诊断标准,肥胖前期(23 kg/m2≤BMI≤24.9kg/m2)22例为肥胖前期组,肥胖Ⅰ期(25 kg/m2≤BMI≤29.9kg/m2)201例为肥胖Ⅰ期组,肥胖Ⅱ期(BMI≥30kg/m2)139例为肥胖Ⅱ期组。
  (2)观察指标:
  ①采用深圳市新元素医疗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体重身体成分分析仪,以生物电阻抗的方式,用50HZ变频交流电,将一对电极置于双足,测量电阻抗,根据公式推算人体去脂肪组织含量,间接估测脂肪含量。检测全身脂肪、内脏脂肪、肌肉含量等身体成分,计算肌肉/脂肪比。
  ②受试者常规检测空腹血糖(FPG)和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其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OMA-IR=(FINS×FPG)/22.5]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ISI=1/(FINS×FPG)]。
  ③每人均行75g OGTT试验,按2013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2型糖尿病,按2010年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修订版)》的B型超声诊断标准确定3组脂肪肝发生情况并计算3组脂肪肝率。
  (3)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关系分析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法和Spearman无条件相关,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
  结果:
  (1)与肥胖前期组相比,肥胖Ⅰ期组和肥胖Ⅱ期组的体脂肪率、内脏脂肪率、肌肉含量、胰岛素抵抗指数升高,2型糖尿病和NAFLD患病率升高(P<0.05),肌肉/脂肪比、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P<0.05)。与肥胖Ⅰ期组相比,肥胖Ⅱ期组的体脂肪率、内脏脂肪率、肌肉含量、胰岛素抵抗指数升高,2型糖尿病和NAFLD患病率升高(P<0.05),肌肉/脂肪比、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P<0.05)。
  (2)肥胖前期组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脂肪率、内脏脂肪率、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无糖尿病患者(P<0.05),肌肉含量、肌肉/脂肪比、胰岛素敏感指数则低于无糖尿病患者(P<0.05)。肥胖前期组合并NAFLD患者的体脂肪率、内脏脂肪率、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无NAFLD患者(P<0.05),肌肉含量、肌肉/脂肪比、胰岛素敏感指数则低于无NAFLD患者(P<0.05)。
  (3)肥胖Ⅰ期组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脂肪率、内脏脂肪率、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无糖尿病患者(P<0.05),肌肉含量、肌肉/脂肪比、胰岛素敏感指数则低于无糖尿病患者(P<0.05)。肥胖Ⅰ期组合并NAFLD患者的体脂肪率、内脏脂肪率、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无NAFLD患者(P<0.05),肌肉含量、肌肉/脂肪比、胰岛素敏感指数则低于无NAFLD患者(P<0.05)。
  (4)肥胖Ⅱ期组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脂肪率、内脏脂肪率、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无糖尿病患者(P<0.05),肌肉含量、肌肉/脂肪比、胰岛素敏感指数则低于无糖尿病患者(P<0.05)。肥胖Ⅱ期组合并NAFLD患者的体脂肪率、内脏脂肪率、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无NAFLD患者(P<0.05),肌肉含量、肌肉/脂肪比、胰岛素敏感指数则低于无NAFLD患者(P<0.05)。
  结论:
  (1)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人体成分中脂肪组织比例增加,肌肉组织比例减少,表明肥胖者体内脂肪和肌肉含量和比例可随着其严重程度而变化。
  (2)肥胖程度越高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越严重,2型糖尿病和/或NAFLD患病率越高,表明肥胖严重程度的增加可伴随其肥胖部分相关并发症患病率的增加。
  (3)不同肥胖程度患者脂肪含量和肌肉含量与其肥胖相关并发症均密切相关,同一肥胖程度患者中脂肪含量的明显升高和肌肉含量的明显降低提示患者肥胖相关并发症风险上升,提示可以通过及时采取措施降低不同肥胖程度患者的脂肪含量和增加其体内肌肉含量以防治不同肥胖程度患者肥胖相关并发症。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更多推荐酒水资讯
分站信息
酒小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