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轻度认知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老年痴呆的早期表现,有极高的可能性转化为老年痴呆。因此,早期识别MCI患者,发现有效的干预途径能延缓甚至阻止老年痴呆的发生。近来有研究表明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与认知功能的变化相关,为了进一步研究MCI患者及其生活方式的相关性,本研究对300位60岁以上MCI患者进行人口学资料以及生活方式的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分别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描述了武汉市社区老年 MCI患者的生活方式特征,建立了MCI患者生活方式及其认知的结构方程模型。为建立适合老年人中MCI患者的系统综合护理干预模式提供参考,延缓MCI患者认知功能下降,提高其生活质量。
方法:采取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在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选取武汉三镇(武昌、汉口和汉阳)中心城区、城郊社区以及城乡结合社区10个具有代表性的社区,对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认知功能测评。参考田金洲主编的《中国痴呆诊疗指南》(2012年)中有关轻度认知损害的诊断标准,并运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评测得分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等认知功能测评,筛选出60岁以上轻度认知损害患者300人,并对其进行一般资料、生活方式的问卷调查。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和AMO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建立结构方程模型。
结果:1、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六个公因子:烟酒行为、重度活动、中度活动、步行、睡眠、饮茶,共解释了原始变量82.288%的总方差。
2.男性MCI患者在中度活动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女性(t=-2.380,p<0.05),不同原职业、不同年龄的MCI患者在重度活动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专业技术人员在在重度活动上得分显著高于其他职业(F=6.434,p<0.05,η2=0.103);80岁及以上的老年 MCI患者在重度活动上得分显著高于61-80岁人群(F=3.665,p<0.05,η2=0.037)。
3.不同文化程度的老年MCI患者在饮茶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大专本科及以上和高中/技校/中专的人群饮茶行为显著多于小学、初中群体(F=3.058,p<0.05,η2=0.041)。
4.不同居住状态下的MCI患者在烟酒行为、重度活动、中度活动、步行、睡眠和饮茶上的差异不显著(p>0.05)。
5.在婚和离异、丧偶的MCI患者在烟酒行为、重度活动、中度活动、步行、睡眠和饮茶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6.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的结果表明,MCI患者生活方式和其认知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主要因素是烟酒行为(直接效应0.124,p<0.05)、中度活动(直接效应0.121,p<0.05)、睡眠(直接效应0.337,p<0.05)和饮茶(直接效应0.204,p<0.05),共解释了认知水平的57.3%的变异量。
结论:1.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了更多的重度活动,显示高龄老人更易感到劳累,在高龄老人中进行体育锻炼的干预将会十分困难。体育锻炼的相关干预应在机体功能尚佳的老人中及早进行,以免贻误时机。
2.离异、丧偶或独居的老年MCI患者与在婚、非独居的MCI患者相比,生活方式并未发生明显变化,提示离异、丧偶或独居老人较高的认知损害风险可能是心理创伤因素造成的,对这类老人进行护理干预时应着重强调心理护理。
3.烟酒行为、中度活动、睡眠、饮茶这四种生活方式因素对认知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在后期构建生活方式的综合护理干预模型时,应着重考虑这四个方面的生活方式因素,尤其应注重老人的夜间睡眠和饮茶习惯的养成,以期获得良好的干预效果。
4.吸烟虽然能保护认知功能,但由于其会对心、脑、肺等多处脏器造成损伤。因此,实施干预时不提倡老人吸烟,可采用滴注、口服、皮肤渗透等方式利用尼古丁对认知功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