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和目的: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均寿命的延长,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剧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也随之增加,其不但带来了复杂的护理、医疗等问题,而且引起糖尿病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率升高。早期有效地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并及时进行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CysC)水平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的相关性,以了解CysC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
选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2009年4月-2011年3月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19例,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其中男性113例,女性106例,年龄在28-79岁之间,根据CG公式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均大于等于60ml/min/1.73m2,另选47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NC)。采用微粒子增强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水平,并用肌电图测定神经传导速度。根据神经电生理检查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不伴周围神经病变组(A组)和伴周围神经病变组(B组)。再根据eGFR不同又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A1组:2型糖尿病不伴周围神经病变者且eGFR大于90ml/min/1.73m2;A2组:2型糖尿病不伴周围神经病变者且eGFR在60ml/min/1.73m2-90ml/min/1.73m2之间;B1组:2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者且eGFR大于90ml/min/1.73m2;B2组:2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者且eGFR在60ml/min/1.73m2-90ml/min/1.73m2之间。
2、研究方法
2.1一般临床资料采集
记录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史、饮酒史,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腰围,并计算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
2.2实验室化验检查
素食,避免茶、咖啡等有色饮料,避免剧烈运动3天,实验前1天禁食12-14小时后,于第2天清晨空腹静息状态下抽取静脉血,测定血肌酐(Cr)、尿素氮(BUN)、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指标,标准馒头餐试验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PPG)、空腹C肽(FC-P)和餐后2小时C肽(PC-P),采用微粒子增强比浊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指标(CysC)。
2.3肌电电生理检查(NET)
采用Keypoint肌电诱发电位分析仪测定,神经电生理检查均有肌电图专业人员完成,肌电图室专人测量,结果判断参照该院肌电图室相应的正常值对照表,如2条或2条以上神经的传导速度减慢或波幅下降或潜伏期延长,则考虑存在DNP。
3、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偏态分布用中位数(25%,75%值)表示;分类变量用%表示;正态分布数据两样本间的比较用t检验,方差齐性的多个样本间的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非参数统计(秩和检验);率之间比较用x2检验;数据间的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CysC与各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
1、各组间血清CysC浓度的比较
NC组、A组、B组的血清CysC浓度分别为:(0.53±0.07)mg/L、(0.54±0.21)mg/L、(0.70±0.26)mg/L,B组明显高于NC组及A组,P值均<0.01,但NC组与A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再根据eGFR不同分组后,NC、A1、A2、B1、B2组血清CysC浓度分别为(0.53±0.07)mg/L、(0.50±0.21)mg/L、(0.61±0.19)mg/L、(0.67±0.27)mg/L、(0.73±0.23)mg/L,A1与B1组、A2与B2组、A1与A2组、B1与B2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2、各组间肌电图参数的比较
B1及B2组患者较A1及A2组患者的正中神经MCV、正中神经SCV、尺神经MCV、尺神经SCV、腓总神经MCV、腓浅神经SCV、腓肠神经SCV速度均明显减慢,正中神经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或P<0.01);但A1、A2组间,B1、B2组间各肌电图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
3、血清CysC水平与一般生化指标的Pearson相关分析
将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CysC水平分别与性别、年龄、HbA1c、eGFR及血糖等生化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ysC水平与患者年龄、血肌酐、尿白蛋白成正相关(P值均<0.05),与eGFR成负相关(P值<0.05),而与BMI、HbA1c、空腹血糖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
4、比较不同血清CysC水平组间的周围神经病变指标MCV、SCV、神经潜伏期、运动传导波幅及神经病变的发生率
结果显示,在肾小球滤过率相似的情况下,正中神经潜伏期随着血清CysC水平的逐渐升高而呈延长趋势(P<0.05),运动传导波幅和腓肠神经SCV随着血清CysC水平的逐渐升高而呈下降趋势(P<0.05),而正中神经MCV在不同血清CysC水平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患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比例随着血清CysC水平的逐渐升高而呈升高趋势(P<0.05)。
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
病程、血清胱抑素C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OR值分别为1.121(95%CI:1.040-1.182,P<0.01),8.410(95%CI:2.933-34.971,P<0.01),1.205(95%CI:1.098-1.274,P<0.05),1.013(95%CI:1.006-1.021,P<0.01),即病程越长,血清胱抑素C水平越高、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水平越高的患者越容易并发周围神经病变,而其中又以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最密切。
结论:
1、2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2型糖尿病不伴周围神经病变组患者,且在肾小球滤过率、年龄和血糖控制相似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伴周围神经病变组患者的血清CysC水平和高血清CysC的发生率显著高于2型糖尿病不伴周围神经病变组患者。
2、在肾小球滤过率相似的情况下,随着血清CysC水平的逐渐升高,正中神经潜伏期呈逐渐延长趋势,运动传导波幅和腓肠神经SCV呈现逐渐下降趋势,2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比例逐渐升高,且呈明显相关性,提示血清CysC水平可能可以反应及预测周围神经病变的程度。
3、病程、血清胱抑素C水平、耱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为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其中又以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最密切,OR值为8.410(95%CI:2.933-34.971,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