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祝赞词,民间称其为“祝词”和“赞词”。产生于蒙古族民众的各种仪式中,由祝颂家演唱。它是用吉利和动听的诗词,通过祝福和赞美来祈求幸福、美好的一种民间韵文形式,有着一定的套式曲调和吟诵节奏,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文首先对蒙古族人生仪礼、那达慕大会上吟诵的祝赞词以及有关马奶酒、蒙古包祝赞词的文化内涵进行了研究,接着从文学、史学、美学三个方面对蒙古族祝赞词的文化价值进行了探析。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蒙古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在日常生活和各种仪式活动中,曾广为流传的祝赞词在一定程度上已逐渐被其他艺术形式代替,且其中一些内容正濒临失传。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和文化部门采取了多种办法对这一珍贵文化遗产进行了抢救和保护,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成效。最重要的是,祝赞词有着与生俱来的灵活性和即兴性特点,使得其可以随情景的变化和祝赞对象的更新而不断创新、逐步完善,对新生活、新事物的祝赞越来越多,新的祝赞词不断涌现,继续点缀着蒙古族人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