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斯字子迁,晚唐著名涛人,唐江南东道台州府乐安县(今浙江仙居)人。因受国子祭酒杨敬之的赏识而声名鹊起,诗达长安,于会昌四年擢进士第,官终丹徒尉,卒于任所。
这位传奇诗人,曾经名镇晚唐,但因史料对其生平少有记载,人们知之不多;而且,除去“逢人说项”这一诗话典故外,后世对其诗歌的关注度也并不算高。然而项斯作为晚唐中下层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不仅能反映出同时期乱世文人的基本风貌,又有着不同于同时代诗人的独特之处;其传奇性的及第之路,更导致“逢人说项”成为了困顿场屋陋习的后世士林对文坛宗主的热烈期望和臧否标准,对古代文坛交往与诗艺批评乃至士大夫文化人格的建构影响深远。项斯诗歌创作及交往风尚,值得关注。
本论文共由引言、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引言部分对近几十年来项斯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论证了本论题的价值和探析研究的重点所在。正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从“标格过于诗”的时人赞誉和“逢人说项”的故事流传导入,详细分析项斯的独特人格。第二章分析项斯的独特诗格:首先从题材范畴、审美视角、艺术取向等方面阐释项斯的人格是如何影响其诗歌主题取向的;然后结合仙居特色,论述其诗歌地域元素;最后与张籍作品对比,探析其清奇淡雅的诗风。第三章立足上述论析,对项斯诗歌的价值意义作更深入的探讨,并试图阐释项斯诗歌在后世湮没不闻的原因。结语部分简要地总结了全文。
除此之外,项斯诗作的流传,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杨敬之的“说项”。本文特别指出:“逢人说项”典故相较于后世的“文人相轻”之风,也为后人在文坛上留下了一种高尚的精神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