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国资本市场建立以来,信息不对称性在外部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之间便长期存在着,管理层可以利用这种固有的信息优势操纵盈余,发布经过调整、修饰过的财务报告,投资者利用这些不能客观反映公司实际状况的财务信息往往会造成投资损失甚至失败,长此以往也会严重阻碍上市公司地持续发展。如2001年,安然事件的爆发,环球通讯、墨克制药和施乐的丑闻,到我国2004年发生的中航油巨额亏损事件,2009年的五粮液“调查门”事件,2012年初重庆啤酒的乙肝疫苗事件等,无不与盈余管理密切相关。如今盈余管理的手段和方式多种多样,然而最直接的对象则是财务报告,注重承载财务信息的财务报告的质量,关注提高财务报告透明度能否成为抑制盈余管理的有效途径。盈余管理的根源是不对称信息的前提下,公司存在不完善的治理机制。而股权结构则是公司治理机制中最基础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对于盈余管理能够产生重要影响的部分。因此,通过探讨盈余管理与财务报告透明度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检验加入股权结构后两者之间的关系,期待从提高财务报告透明度和改善股权结构两个层次来抑制盈余管理行为,探索如何建立基于合理的所有制结构的报告披露制度以及如何有效提高财务报告透明度来降低盈余管理。
本文从近年来的财务造假现象出发,引出研究对象—财务报告透明度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并梳理了相关研究文献,通过分析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提出假设。选取2011-2012年度深市主板、中小板以及创业板市场A股全部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而研究区间定为2010-2012三个年度,主要由于计量盈余管理程度的JONES模型中需要用到上年末资产总额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可操纵应计项目的变动程度来衡量被解释变量盈余管理程度,用深市信息考评结果作为解释变量财务报告透明度的替代变量,充分考虑对两者之间关系产生重要影响的控制变量资产规模、资本结构以及盈利能力,和对两者之间关系可能产生调节作用的股权结构三个维度,构建出四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实证分析过程分两个层次进行:对于财务报告透明度与盈余管理程度两者之间的关系检验和对于股权结构加入以后对于两者之间调节作用的考察。在第一个层次分为三步:利用spss非标准残差得出盈余管理程度、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财务报告透明度与盈余管理程度两者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第二个层次主要从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最大股东股权性质三个角度构建股权集中度与财务报告透明度、股权制衡度与财务报告透明度、最大股东股权性质与财务报告透明度的交互项来检验股权结构的调节作用。在两个层次的分析过程中,都伴随着运用描述性统计结果来初步辅助说明所要研究的内容。
最终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财务报告透明度越高,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低。(2)股权集中度对盈余管理程度与财务报告透明度之间的负相关性,起到削弱作用。(3)股权制衡度对盈余管理程度与财务报告透明度之间的负相关性,起到削弱作用。(4)最大股东股权性质对于盈余管理程度与财务报告透明度之间的负相关性,没有起到调节作用。
依据研究结论和目前资本市场上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从完善财务报告透明度评价体系方面来看,短期内,应当构建涵盖我国全部上市公司统一的财务报告透明度评价体系;长期来看,应当将评价透明度方法的评级制转化为打分制。从规范信息披露行为,提高披露意识方面来看,证监会应当强化自愿性信息披露意识,并逐步将自愿披露条目纳入到强制性披露中;树立行业内财务报告透明度的典范并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鼓励采用多种信息披露渠道进行披露。从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加强外部监督方面来看,应当加强对于董事会的监督,保证其具有较高的独立性;还应当加强证监会、证券业行业协会、证券交易所的联合监管,将政府监管与自律监管有机的结合起来,多管齐下。从建立适合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多元化股权结构方面来看,首先,应当保持相对集中的股权结构,同时保持适度的股权制衡度。再次,优化股权结构,深化改善并且不断丰富股权结构的内容,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主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