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对铬、镍、锰作业工人的职业史的调查;外暴露含量和血清铬、镍、锰内暴露含量的测定;作业工人的DNA损伤和褪黑素的测定,对铬、镍、锰作业工人的DNA损伤和褪黑素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方法:通过对某不锈钢企业的作业现场的调查与监测,根据其生产工艺,选择该企业178名男性不锈钢作业工人为铬、镍、锰接触组,有炉前工、整模工和连铸工;同时选择能源动力总厂的男性水处理工146名作为对照组。通过调查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职业史等;依据职业卫生标准对铬、镍、锰作业工人的作业现场进行监测采样;采集研究对象的晨起空腹血样。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对职业环境中的铬、镍、锰进行测量,同时对内暴露血清铬、血清镍、血清锰的含量进行测量;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铬、镍、锰作业工人的DNA损伤,荧光显微镜采集图像、然后用Comet IMI软件分析其形状指标、距离指标、强度指标、矩类指标。本试验选择形状指标-彗星细胞率、距离指标-彗星全长、强度指标-彗星尾部DNA含量、矩类指标Olive尾距作为判断DNA损伤程度的指标;根据酶联免疫吸附剂方法用人褪黑素试剂盒对铬、镍、锰作业工人的血清褪黑素(MT)进行测量。
结果:接触组铬、镍、锰外暴露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接触组和对照组内暴露-血清铬、血清镍、血清锰的含量不同,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接触组中炼钢工血清铬、镍、锰的含量最高,高于连铸工和整模工,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工龄组中血清铬、镍、锰的含量均不相同,其中5~组、10~组之间血清铬、镍、锰含量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间的血清铬、镍、锰含量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表征接触组和对照组的DNA损伤指标彗星细胞率、彗星全长、彗星尾部DNA含量、Olive尾距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接触组中,不同工种间其DNA损伤程度不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炼钢工的DNA损伤较其他工种严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工龄组中,除了5~组、10~组之间DNA损伤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DNA损伤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接触组和对照组中吸烟组的DNA损伤和非吸烟相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接触组中饮酒组和非饮酒组的DNA损伤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饮酒组和非饮酒组间DNA损伤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接触组和对照组间的MT含量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工龄组间的MT水平不同,其中0~组的MT含量最高,20~组的MT含量最低,0~组、5~组之间的MT含量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10~组、15~组之间的MT含量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的MT含量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倒班组MT水平低于对照组,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无论接触组还是对照组,吸烟组的MT含量低于对照组,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工龄、工作制度、吸烟对铬、镍、锰作业工人的MT水平均有影响,其中工作制度的影响最大;最优回归方程为:Y=4.026+4.146X1+2.819X2+0.724X3,决定系数R2=0.78。其中,4.026为常数项、X1为工作制度、X2为工龄、X3为吸烟;血清铬、血清镍、工龄、工种、工作制度、吸烟对铬、镍、锰作业工人的 DNA损伤均有影响,最优回归方程为:Y=5.301+4.857X1+1.283X2﹣4.139X3﹣3.438X4+1.066X5+2.654X6+0.631X7,决定系数R2=0.85。其中,5.301为常数项、X1为工龄、X2为血清铬、X3为整模工相对于炉前工、X4为连铸工相对于炉前工、X5为血清镍、X6为工作制度、X7为吸烟;
结论:工龄、工作制度、吸烟对铬、镍、锰作业工人的MT水平均有影响,其中工作制度对MT水平影响最大;血清铬、血清镍、工龄、工种、工作制度、吸烟对铬、镍、锰作业工人的DNA损伤均有影响,其中工龄对铬、镍、锰作业工人DNA损伤的影响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