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共病的基线资料、中医证型与辨证分型的差异性。
方法:沿用了前期所创制的《缺血性脑中风筛查表》,采用现况调查研究方法,对陕西省咸阳市多家医院500名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一般情况、疾病史、中医症状等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然后将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本组500例患者中,按照是否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合并两项疾病、三项疾病共分为8组,每组间数量:一组(与高血压共病)183例,二组(与冠心病共病)24例,三组(与糖尿病共病)32例,四组(与高血压冠心病共病)80例,五组(与高血压糖尿病共病)53例,六组(与冠心病糖尿病共病)8例,七组(三种疾病均合并)24例,八组(单纯颈动脉粥样硬化)96例;
2.不同组间患者性别、年龄构成特点:本次调查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男性居多占调查人群72.%,各组患者性别构成均男性高于女性。各组间比较X2=9.406,P=0.225;本此调查患者年龄最小31岁,最大90岁,中位年龄66岁,平均年龄为65.34±10.25岁。年龄最小出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血压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冠心病糖尿病组患者年龄跨度大;统计结果表明,各组之间性别、年龄构成无显著性差异;
3.不同组间患者BMI比较:本组500例患者BMI最小为14.69,最大为35.56,平均为23.72±2.86;BMI指数最大出现在劲动脉粥样硬化与三种疾病均合并组,且该组平均值高于其他组别。八组间使用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多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八组间方差齐性相同,故可用此方法比较;F=0.941,P=0.474,说明各组间BMI构成无显著性差异;
4.不同组间患者性情特点的比较:本组500例患者平和型166例(33.2%),思虑型33例(6.6%),易惊型13例(2.6%),易怒型236例(47.2%),忧郁型41例(8.2%),悲伤型11例(2.2%)。经统计学检验,不同性情特点所占比例无统计学差异(X2=0.139,P=1.000);
5.不同组患者是否吸烟、饮酒比较:本组500例患者吸烟204例(40.2%),不吸烟患者296例(58.4%)。仅二组(合并冠心病)吸烟15例(62.5%),不吸烟9例(37.5%),其余均不吸烟者比例大。经统计学检验,不同组患者是否吸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9.124,P=0.244);500例调查中饮酒119例(23.8%),不饮酒381例(76.2%)。经统计学检验,不同组患者之间是否饮酒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9.148,P=0.242);
6.本次调查500例患者主要症状为:眩晕386例(77.2%)、面色晦暗253例(50.7%)、肢体麻木253例(50.7%)、头闷232例(46.4%)、健忘222例(44.4%)、肢体无力211例(42.2%)、口干195例(39.0%)、头重沉(36.3%)、神疲乏力(35.6%)、纳呆食差(34.0%);
7.不同组中医证型的比较:本组500例患者,中医主要辨证为肝阳上亢者87例(17.4%),热毒内郁者28例(5.6%),肝热血瘀者40例(8.0%),风痰内盛者63例(12.6%),气虚血瘀者61例(12.2%),痰湿壅盛者41例(8.2%),肾虚血瘀者37例(7.4%),痰瘀互结100例(20.0%),阴虚风动36例(7.2%),瘀热腹实者7例(1.4%)。依据共病不同分为8组,每组中医证型比较不难发现,组一、组四、组五、组七、组八的患者以痰瘀互结为主要症候特点,其余三组患者以肝阳上亢为主要症候特点;
8.通过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热蕴、食积两种证素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共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1.颈动脉粥样硬化共病中合并高血压最多见,其年龄、性别、性情特点均与合并高血压病有关;
2.痰、瘀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主要致病因素,痰瘀互结为颈动脉粥样硬化共病的基础病机;
3.各组别证型有所差异,一组(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共病)的主证型为痰瘀互结型、风痰内盛型、肝阳上亢型,二组(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共病)以肝阳上亢型、痰瘀互结型、风痰内盛型为主,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糖尿病以肝阳上亢型、肝热血瘀型、气虚血瘀型为主;
4.热蕴、食积这两项中医证素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共病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