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神经精神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针对具体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及治疗措施的探讨,旨在指导临床降低肝移植术后神经精神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为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胰外科92例肝移脏植受体术后神经精神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基本信息及临床资料,记录精神症状出现的时间,症状及发病后给予的治疗情况。根据病人术后是否发生精神症状将其分为症状组(32例)及对照组(60例),应用单因素及二元Logistic回归等相关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两组病人的一般情况、术前、术中及术后等相关指标与术后神经精神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性。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统计学Logistic回归分析,保留在Logistic回归模型中的因素(P<0.05)确定为有意义的危险因素。综合分析肝移植病人术后神经精神并发症的发生、治疗及预后情况。
结果:本组病人中有男性病人54例(58.7%,54/92),女性38例(41.3%,33/92),年龄35~68岁,中位年龄50岁,平均年龄49.9±6.5岁。原发疾病为肝炎后肝硬化56例(60.9%,56/92),酒精性肝硬化14例(15.2%,14/92),原发性肝癌22例(23.9%,22/92)。在92例患者中32例有神经精神并发症表现,总发生率为34.8%;其中躁动13例次(40.6%,13/32),焦虑伴失眠10例次(31.2%,10/32),幻觉5例次(15.6%,5/32),视物障碍2例次(6.3%,2/32),肢体运动障碍2例次(6.3%,2/32)。有症状组病人平均年龄47.6±5.7岁;男性病人19人(59.4%,19/32),女性病人13人(40.6%,13/32);原发性肝癌7例次(21.9%,7/32)、肝炎后肝硬化20例次(62.5%,20/32)、酒精性肝硬化5例次(15.6%,5/32);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5例次(15.6%,5/32)、B级10例次(31.3%,10/32)、C级17例次(53.1%,17/32);术前合并肝性脑病病史20例(62.5%,20/32),无肝性脑病病史12(37.5%,12/32);手术平均时间(7.9±2.2)h,术中平均出血量(5516±2798) ml,平均无肝期(66.3±10.6) min,供肝冷缺血时间(5.2±2.1)h;术后在ICU治疗平均时间(4.5±1.2)d;术后FK506浓度谷值平均16.5±3.7ng/ml;术后并发感染病人18例(59.4%,18/32),无感染者14例(40.6%,14/32);存在电解质紊乱病人28例(87.5%,28/32),无电解质紊乱病人4例(12.5%,4/32);术后平均白蛋白(31.6±6.1)g/L。对照组病人平均年龄50.2.±6.1岁;男性病人35人(58.3%,35/60),女性病人25人(41.7%,25/60);原发性肝癌15例次(25.0%,15/60)、肝炎后肝硬化36例次(60.0%,36/60)、酒精性肝硬化9例次(15.0%,9/60);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17例次(28.3%,17/60)、B级31例次(51.7%,31/60)、C级12例次(20.0%,12/60);术前合并肝性脑病病史15例(25.0%,15/60),无肝性脑病病史45(75.0%,45/60);手术平均时间(7.0±2.1)h,术中平均出血量(4016±2644) ml,平均无肝期(47.8±11.3) min,供肝冷缺血时间(4.9±1.8)h;术后在ICU治疗平均时间(2.6±1.1)d;术后FK506浓度谷值平均9.8±2.9ng/ml;术后并发感染病人24例(40.0%,24/60),无感染者36例(60.0%,36/60);存在电解质紊乱病人38例(63.3%,38/60),无电解质紊乱病人22例(36.7%,22/60);术后平均白蛋白(32.5±5.6) g/L。单因素分析示两组病人在术前肝功能状态、术前肝性脑病病史、术中出血量、术后ICU治疗时间、术后FK506浓度、术后感染及电解质紊乱的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有精神症状组和无精神症状组在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无肝期、供肝冷缺血时间及术后白蛋白水平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上分别采取了病因治疗和对症处理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医护人员与家属密切配合,联合心理科等多学科诊治,通过积极防治,其治疗反应好,未遗留任何不良后果。
结论:肝移植术后神经精神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术前肝功能水平、肝性脑病、术中出血量、术后ICU治疗时间、术后FK506浓度、术后感染及电解质紊乱是肝移植术后神经精神并发症的危险因素,针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规范化的围手术期处理。同时医护人员应该加强识别、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及早给予健康指导,并严密观察等。术前通过详细的评估、宣教及心理疏通等预防措施,术中通过精细的操作、默契的配合减少创伤,术后针对不同病因和及时、有效的处理能改善此类病人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