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生发展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找寻有效的遗传生物学标志,做到早期预防和合理治疗,对于提高恶性肿瘤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单核苷酸多态性被称作第三代遗传学标记,其在人类基因组中并不是随机分布的,如果连锁不平衡程度较高,则可能出现SNPs在单个区域中的结构模式,即单体型。环境应答基因SNP及单倍体型作为目前复杂疾病重要的生物学标志,成为肿瘤易感及预后治疗研究的热点。
DNA修复基因是与肿瘤相关的首要环境应答基因。核苷酸切除修复NER是DNA损伤修复系统中最重要而灵活的一种,对多种DNA双螺旋损伤变性,如多环芳烃、铂类介导的DNA加合物,NER发挥主要的切除修复作用,而该通路的DNA修复酶多态将决定个体的DNA修复能力,成为肿瘤易感及化学治疗个体差异的主要原因。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因子1基因(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on group1,ERCC1)和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因子2/着色性干皮病因子D基因(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on group2/Xeroderma Pigmentosumgroup D,ERCC2/XPD)共同位于19q13,两基因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在启动NER的损伤修复中至关重要。研究表明ERCC1、ERCC2/XPD基因多态性决定NER系统的DNA损伤修复能力,与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治疗关系密切。ERCC1基因存在着两个常见的SNPs:一个位于118密码子的Asn118Asn(rs11615);另一个多态C8092A(rs3212986)位于ERCC13’非编码区。ERCC2/XPD SNP研究主要集中在Asp312Asn(rs1799793),Lys751Gln(rs13181)及Arg156Arg(rs238406)SNP位点。近年来ERCC1、ERCC2/XPD的基因多态与肿瘤易感的相关研究颇受关注,但迄今尚无明确结论,详细机制仍有待进一步阐明。
苯并(a)芘(BaP)作为一种主要的多环芳烃类(PAHs)环境化学致癌污染物,由煤、烟草和其它一些有机化合物高温加热或燃烧不完全时产生。7,8-二羟-9,10-环氧苯并芘(BPDE)是苯并(a)芘在体内经微粒体酶代谢活化后生成的终致癌物,其中反式BPDE是代谢产物中活性最强的,具有亲电性碳原子活性基团,能与核酸和氨基酸中亲核基团共价结合形成加合物,损伤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可导致碱基突变、缺失、插入、交联、甚至是DNA断裂等后果,BPDE-DNA加合物既可作为接触(暴露)生物标志,反映致癌物到达靶位的实际接触剂量,又可以作为一种效应标志物,反映DNA受到的损伤效应,为癌症风险评估提供重要信息。
本研究以818例沈阳地区健康汉族人群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282例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精确定量的体外培养淋巴细胞与BaP作用产生的BPDE-DNA加合物水平来衡量个体DNA损伤修复能力,同时检测ERCC1Asn118Asn(rs11615),C8092A(rs3212986);ERCC2/XPD Lys751Gln(rs13181)、Asp312Asn(rs1799793)和Arg156Arg(rs238406)SNP位点基因型,并进行单体型分析,探讨环境致癌因子所致DNA损伤修复能力的个体差异与共同位于19q13的ERCC1和ERCC2/XPD基因型及单体型的关联,从而找寻意义确切的肿瘤易感生物标志。
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的确定
从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收集来自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体检中心的中国汉族成年健康人群818例,填写简单调查问卷:记录人口学特征、既往病史、家族史及生活方式(吸烟、饮酒)等一般状况。研究对象排除肿瘤、遗传性疾病、放化疗、重度感染等疾病。告知研究对象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实施研究计划。
2.血液样品采集
每一研究对象平稳采集8 ml外周静脉血样:其中6ml抗凝用于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2ml抗凝用于常规提取DNA。
3.BPDE-DNA加合物水平测定
将随机抽取的282例提取的淋巴细胞与苯并(a)芘(BaP)孵育后,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BPDE-DNA加合物含量
4.ERCC1和ERCC2/XPD基因多态性的分析
4.1 TaqMan实时定量PCR测定ERCC1Asn118Asn(rs11615),C8092A(rs3212986)ERCC2/XPD Lys751Gln(rs13181)、Asp312Asn(rs1799793)和Arg156Arg(rs238406)SNP位点基因型;
4.2 ERCC1和ERCC2/XPDSNP基因型在人群中的分布频率;
4.3 ERCC1和ERCC2/XPDSNP位点的连锁不平衡性分析,并确定单体型及单体型区域
5.BPDE-DNA加合物水平与ERCC1和ERCC2/XPD候选SNP及单体型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结果:
1.ERCC1和ERCC2/XPD基因多态在人群中的分布频率及单体型分析
ERCC1 C19007T和C8092A两个SNP位点存在明显的连锁不平衡(D'=0.940,R2=0.134)。同时两者的基因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ERCC2/XPDLys751Gln、Asp312Asn和Arg156Arg基因多态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各位点间存在连锁不平衡:Asp312Asn(rs1799793)与Arg156Arg(rs238406)(D'=1.0,R2=0.059);Lys751Gln(rs13181)与Asp312Asn(rs1799793)(D’=0.503,R2=0.247);Lys751Gln(rs13181)与Arg156Arg(rs238406)(D’=0.779,R2=0.036)。
2.BPDE-DNA加合物水平与研究人群基本特征的关联性分析
51-69岁和≥70岁年龄组人群淋巴细胞中BPDE-DNA加合物含量升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饮酒吸烟史的人群相比,随饮酒与吸烟年的增加,加合物含量有所上升,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性别对于BPDE-DNA加合物水平无影响。
3.BPDE-DNA加合物水平与ERCC1和ERCC2/XPD SNP的关联性分析
与ERCC1 C8092A CC基因型比较,CA与AA基因型BPDE-DNA加合物含量明显升高,且随着A等位基因的增加,加合物含量增加,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ERCC2/XPD Arg156Arg位点携带AA基因型个体BPDE-DNA加合物水平比携带CC基因型个体加合物水平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PDE-DNA加合物水平与ERCC2/XPD Lys751Gln、ERCC2/XPD Asp312Asn位点的基因多态无关。
4.BPDE-DNA加合物水平的多因素分析
高水平BPDE-DNA加合物的风险与ERCC1 C8092AA等位基因、年龄相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ERCC1 C8092A A等位基因突变对高水平BPDE-DNA加合物的影响程度最大,贡献度为47.9%。
5 BPDE-DNA加合物含量与ERCC1和ERCC2/XPD基因单体型(或单倍体域)与之间的关联性分析
ERCC1C8092A和ERCC1 Asn118 Asn构建的单体型中,AC单体型人群在低水平加合物和高水平加合物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0.6%和35.4%(P<0.01)。与C/C单体型比较,该单体型中包含的等位基因OR值为2.355(95%CI=1.839-2.967)。在ERCC2/XPD rs13181、ERCC2/XPD rs1799793和ERCC2/XPD rs238406构建的单体型中,单体型AGC和单体型AGA在<2055.5和≥2055.5两组中分布有差异(P<0.05),单体型AGA与高水平BPDE-DNA加合物有关(OR=1.535,95%CI=1.077-2.187)。提示含ERCC2/XPD Arg156Arg rs238406位点A等位基因的个体BPDE-DNA加合物水平较高。在ERCC1和ERCC2/XPD基因5个SNP构建的单体型区域分析中可见,与单倍体域AGCCC比较,单倍体域AGAAC和AGCAC与高水平加合物风险度升高密切相关,OR值分别为5.279(95%CI=2.954-9.432)和1.347(95% CI=1.133-1.601)。
结论:
1.ERCC1 C8092AA等位基因和ERCC2/XPD Arg156ArgA等位基因可增加高水平BPDE-DNA加合物的风险、与苯并(a)芘所致DNA损伤修复能力降低相关联。
2.含ERCC1 C8092A A等位基因的ERCC1单体型AC及含ERCC2/XPDArg156Arg位点A等位基因的单体型与高水平加合物风险升高密切相关。
3.共同位于19q13的ERCC1和ERCC2/XPD的单倍体区域AGAAC和AGCAC与高水平加合物风险度升高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