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酒小旗,酒水招商加盟旗舰平台

中国南方老年人群肺功能与亚临床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酒旗网  作者:酒小旗   2023-08-30 阅读:434
目的:
  通过对中国南方老年人群进行颈动脉B超检查、肺功能检查和流行病学特征调查及分析,探讨中国南方老年人群中亚临床颈动脉硬化与肺功能减退的相关性,同时探讨不同性别和不同吸烟状态人群中两者的相关性,为早期识别高危人群,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提供依据。
  方法:
  本研究使用的是广州生物库队列研究心血管亚队列[21]的受检者1625人,由通过统一培训的访谈者使用标准结构的电脑为基础的调查问卷调查受检者的职业暴露、疾病家族史、个人既往病史、认知状态和生活习惯(吸烟、饮酒和体力活动度)方面的信息。体力活动度是应用WHO制定的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PAQ),根据其活动强度和代谢当量(MET)分为活跃、充分(中等)和不足三级。吸烟的定义是至少每天吸一支烟或者每周吸7支烟并持续至少半年,现在吸烟的定义是询问受检者“您现在是否吸烟?”时答案是“是”,曾经吸烟的定义是“曾经吸烟但现在不再吸烟”,吸烟时限(以包年为单位)的相关信息也同时被收集。职业粉尘暴露是通过询问受检者“您从事的这份工作有粉尘接触吗?”并询问接触的粉尘类别来判断。自评身体健康程度是通过询问受检者“总的来说,您认为您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是很好,好,差,很差”,好及很好定义为好,差及很差定义为差。体格检查包括血压、身高、坐高、体重、腰围和臀围测定。使用Omron705CP自动血压计测量静坐位血压3次,其中取后两次的血压得出的均值作为血压值。空腹禁食大于8小时后抽取血液检验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临床检验室运用标准程序进行测量得出结果。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或自报使用降压药。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空腹血糖>7.0 mmol/L或者两小时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11.1 mmol/L或者之前被诊断为糖尿病或口服降糖药。
  使用意大利罗马生产的Cosmed涡轮流量肺功能仪对受检者的肺功能进行检查,受检者取站姿,检查者按照标准化程序进行肺功能检查,每位受检者都进行了至少三次的检查,其中最好的结果作为该受检者的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22]。根据Ip对中国香港人的肺功能预测公式进行计算得出FEV1和FVC的预测值[23]。根据慢阻肺的全球倡议(GOLD)指南中的建议确定慢阻肺的诊断标准,即在未使用气管扩张剂之前,不管其有无呼吸道症状表现,FEV1/FVC<0.70均诊断为慢阻肺。
  使用B-型彩超检查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颈动脉斑块是判断是否存在颈动脉硬化及其严重程度的一项非侵入性的定量检测方法[24],由一名专科医师使用高分辨率的ALT HDI3000增强型(7.5 MHz中频)对1996名受检者进行颈动脉B-型彩超检查,使用预先统一的标准化程序(在左右颈总动脉交叉处近心端10 mm)对所选择的受检者进行检查操作统一测量相关数据,图像聚焦在后壁进行三个角度扫描,记录内膜腔与中膜间最佳距离,使用自动影像分析软件离线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CA-IMT),所有数据由一名预先不清楚受检者信息的医师分析诊断。
  测得左右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最厚值后取其均值进行分析,CCA-IMT增厚的定义是左、右或双侧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0mm[27]。颈动脉斑块的诊断标准是颈动脉内膜向颈动脉腔内突出≥1.2mm[28],在受检者左或右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或颈动脉分叉处的动脉内膜有一处或多处斑块均称为斑块形成。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按斑块数量分为0个、1个和2个及以上。
  结果:
  1.受检者流行病学特征的调查分析
  流行病学特征的调查分析显示:本研究人群平均年龄为59.3岁,标准差为6.8,其中女性占49.5%,肺功能检查显示9.7%的受检者有慢阻肺。与没有慢阻肺的人群比较,有慢阻肺的人群年龄更大,社会经济地位更低(教育程度更低,体力劳动者占比例更大),男性和吸烟者更多,患高血压者所占比例更大,更倾向于自评不太健康。他们的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和收缩压更高,颈总动脉内膜中层更厚,其颈动脉斑块和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的发病率也更高,但是他们的体重指数更低,血脂也更低(除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外,所有差异的显著性检验p值均小于0.05),而体力活动度,饮酒,职业粉尘暴露,腰围,糖尿病,舒张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和空腹血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肺功能指标(FEV1%预计值百分比、FVC%预计值百分比和FEV1FVC比值)三分位分组后再进行比较,FEV1%预测值第一分位人群中男性、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人群所占比例更大,年龄更大,他们有较长的腰围和较高的体重指数、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甘油三脂浓度、收缩压、舒张压,颈总动脉内膜中层更厚且发生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和颈动脉斑块的比例更大,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更低,不过三分位之间职业、教育程度、饮酒、职业粉尘暴露、自评健康状态、体力活动度、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VC%预计值百分比和FEV1FVC比值三分位后的比较发现倾向与FEV1%预计值百分比基本相似。
  2.性别和吸烟状况与肺功能的交互作用
  我们发现没有证据提示肺功能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因性别和吸烟状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性别的交互作用的p值波动在0.17-0.57之间,吸烟状况的交互作用的p值波动在0.23-0.83),因此我们所有的相关分析都将男女混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同时校正的混杂因素中均包括性别和吸烟状况。另外我们也进一步分开不同性别和不同吸烟状态人群后再进行分析以了解其不同人群中肺功能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
  3.慢阻肺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校正混杂因素前,与没有存在慢阻肺的人群比较,有慢阻肺的人群发生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的几率更大,经过校正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教育程度,职业,粉尘暴露史,自评身体状况,体力活动度,吸烟饮酒习惯,高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脂,收缩压和糖尿病等在内的混杂因素后,这一倾向变得比较略微不具显著性意义(校正后优势比(OR)1.45,95%可信区间(CI)0.91-2.29;P=0.12)。
  4.肺功能三分位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与FEV1%预计值百分比三分位分组中的最高分位组比较,最低分位组的人群发生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校正后OR2.18,95% CI1.42-3.34)和颈动脉斑块(校正后OR1.50,95% CI1.08-2.09)的风险显著升高。而与FVC%预计值百分比三分位分组中的最高分位组比较,最低分位组的人群发生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的风险显著升高(校正后OR2.29,95% CI1.46-3.58),而其发生颈动脉斑块的风险在校正混杂因素后变得略微不具显著性意义(校正后OR1.29,95% CI0.93-1.80;P=0.12)。与FEV1FVC三分位分组中的最高分位组比较,最低分位组的人群发生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的风险显著升高(校正后OR2.04,95% CI1.31-3.17),而其发生颈动脉斑块的风险在校正混杂因素后变得略微不具显著性意义(校正后OR1.29,95% CI0.93-1.79;P=0.13)。
  5.不同性别和吸烟状况组内肺功能三分位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分析不同性别和吸烟状况的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出相似结果:无论是在吸烟和非吸烟人群中,或者是在男性和女性中,与FEV1%预测值百分比三分位分组中的最高分位组比较,最低分位组的人群发生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的风险均显著升高。同样无论是在吸烟和非吸烟人群中,与FVC%预测值百分比三分位分组中的最高分位组比较,最低分位组的人群发生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的风险均显著升高:吸烟人群中校正后OR为1.77(95% CI0.95-3.29,P=0.07),不吸烟人群中校正后OR为1.98(95% CI1.07-3.65),但是女性中该风险(校正后OR3.41,95% CI1.22-9.55)似乎比男性(校正后OR1.52,95% CI0.93-2.49,P=0.10)要高。而人群按FEV1FVC比值三分位分组后,无论是在吸烟和非吸烟人群中,最低分位组比最高分位组发生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的风险均显著升高。
  结论:
  1.慢阻肺和颈动脉硬化存在相关性,经过对包括吸烟在内的多种潜在混杂因素的校正后,慢阻肺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的相关性变得比较不显著,而慢阻肺与和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变得不显著。
  2.慢阻肺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不因性别不同而改变。
  3.经过对包括吸烟在内的多种潜在混杂因素的校正后,社区总人群中肺功能减退与颈动脉硬化风险增高密切相关且呈剂量效应关系。
  4.剔除了气流受限受检者后的社区人群中肺功能减退与颈动脉硬化风险增高同样密切相关且呈剂量效应关系。
  5.没有发现证据提示肺功能三分位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因性别吸烟状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6.不同性别和吸烟状况的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出相似结果:校正混杂因素前后肺功能减退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的风险显著升高,而肺功能减退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在校正混杂因素后减低并不具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通过对肺功能减退和颈动脉硬化的调查分析发现,经过对包括吸烟在内的多种潜在混杂因素的校正后,肺功能减退与颈动脉硬化风险增高仍密切相关。肺功能减退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不因性别和吸烟状态的不同而改变。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更多推荐酒水资讯
分站信息
酒小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