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急性心力衰竭具有高发生率、高病死率、高再入院率的特点。护理人员全程参与了急性心力衰竭的管理,并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目前针对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缺乏规范。临床实践指南作为缩小当前最佳证据与临床实践之间差距的临床决策工具,有助于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等。但现有急性心力衰竭相关指南中涉及护理领域的推荐意见较少且缺乏系统性,应用时指南的质量也应给予考虑,此外,使用国外指南时还需要经过本土化的过程。
目的:构建《急性心力衰竭护理实践指南》,并对指南质量进行评价。
方法:基于证据推荐分级的评估、制订与评价(GRADE)系统构建指南。具体包括:1.成立指南小组;2.通过急性心力衰竭护理记录回顾性分析和关键知情人访谈构建临床问题,并将其转化成PICO形式;3.针对现状调查产生的临床问题,通过对相关指南、系统评价或原始研究来源的证据进行检索、综合和评价,制定相应的推荐意见;4.撰写指南;5.组织心血管领域专家对构建的指南进行评审;6.基于AGREEⅡ对指南终稿进行质量评价。
结果:
1.指南小组包括指南指导小组和指南制定小组,包括心血管领域医生、护士和研究者共12人;
2.根据30份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记录的分析结果和7名心血管领域医生和护士的访谈内容,构建出专业管理、临床评估、体位指导、四肢轮扎、给氧、用药管理、机械辅助治疗等9个临床循证问题;
3.基于7部国内外高质量急性心力衰竭相关指南来源的证据综合,以及对体位指导、四肢轮扎、酒精湿化给氧3个临床循证问题相关原始研究文献进行证据综合,共制定出26条推荐意见;
4.指南内容包括指南小组成员、指南简介、指南制订方法、指南概要、推荐意见说明和参考文献6个部分;
5.共有10名专家参与指南的评审。每个临床问题必要性和重要性评分都≥4;除了用药管理部分得分较低,其它推荐意见临床适用性评分均数均>3;体位指导、四肢轮扎和酒精湿化给氧证据综合和推荐意见制定过程严谨性评分均数均>3;此外,根据专家意见共修改了10条推荐意见,删除了5条推荐意见,新增加6条推荐意见,最终共包含27条推荐意见;
6.三位专家对指南终稿的AGREEⅡ评分结果显示,范围和目的、参与人员、严谨性、清晰性、应用性和独立性6个领域得分分别为91.66%、65.27%、73.44%、84.72%、47.92%和77.08%。
结论:基于我国临床实践现状、循证原则和专业人员判断构建形成的《急性心力衰竭护理实践指南》,质量较好,推荐用于指导急性心力衰竭临床护理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