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尼·莫里森于199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作为迄今为止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已在当今文学界产生深远影响。被公认为当今世界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她的小说成就是美国黑人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莫里森致力于保存和弘扬黑人文化,她的作品主要关注白人文化统治下的黑人生活,尤其是生活在社会边缘的黑人女性。
《最蓝的眼睛》发表于1970年,是托尼·莫里森的处女作,得到了评论家的高度关注。小说如歌如泣地讲述了黑人小女孩佩科拉的经历。她沉湎幻想,渴望拥有一双蓝色的眼睛,认为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钦佩和认可。最后佩科拉在自己的疯狂世界里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但坠入了充满创伤和痛苦的深渊。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在某种程度上都遭受着集体创伤和个人创伤,显示出错综复杂的创伤症状。小说中主要人物经历的创伤各有不同。乔利作为黑人男性创伤者的代表,他的创伤来自于早期的个人悲惨经历。波琳,黑人女性创伤者之一,经历着家庭暴力和外界讥讽的双重创伤。佩科拉的创伤主要来自于家庭的冷漠和社区的排挤。小说中的其他黑人小孩也经历着同样的创伤。每一种创伤都给小说中的人物带来深深的伤害。本文试运用创伤理论对小说进行分析,试图发掘主要人物心里难以言表的创伤之痛,以及他们试图走出创伤的种种努力。通过整合过去记忆和现在生活,寻找自身的社会身份,增进社区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创伤者有可能从创伤中得到自我提升并重新审视世界。然而黑人所遭受的创伤之深、之痛注定了他们难以摆脱困扰他们的梦魇。乔利为了摆脱过去的梦魇,酗酒甚至将仇恨转移到自己妻子和女儿身上,和女儿发生乱伦关系,象征着他没有成功地将过去痛苦记忆整合到现在的生活中。波琳在经历个人创伤之后,丧失了爱的能力,甚至迷失了自我女性身份。佩科拉的疯狂暗示着她拒绝融入白人社区,只有在自己疯狂世界里找寻自我。